您的位置: 教育前沿> 校长论坛> 科研引领信息技术应用 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科研引领信息技术应用 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来源: 安徽省宣城市第二小学 王昌元 发表时间:2014-11-07 浏览量:2754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利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我校自2008年起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先后被确定为“安徽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校”、“安徽省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立足一校多区办学实际,学校以加快教师专业提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常规管理、教学教研和德育创新三个层面的应用,实现学校由规模型发展向内涵型提升的转变。

一、以省级课题《校务网络管理平台构建与运用研究》为抓手,推进常规管理信息化

《校务网络管理平台构建与运用研究》是学校于2009年申报立项的省级课题,该课题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进行了整体的规划架构,研究宗旨在于推进信息化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全面、常态化的应用。在研究过程中,从管理者到广大教师,既是课题的研究人员,也是研究对象。主要做法及成果有:

首先是自主搭建学校校务网络管理平台,建设了涵盖各行政、各处室的办公空间,发布通知公告、记载活动过程、展示工作成果。配合课题组独立研发的学校网上OA公文批文平台,进行上级文件收发批办,形成了学校工作从“收阅批办文件”、“拟定方案”、“开展活动”、“展示结果”这一完善的信息化流程实现了学校管理扁平化。另外学校还搭建了行政QQ群、微信应用圈,使一校两区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务公开,促进了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之间的互信和沟通。同时电子化办公也提高了各处室资料归档整理的效率,利用搜索引擎,可以在数以万计的文件或记录中快捷地查询到所需材料,真正做到“鼠标轻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我校近年的年度考核迎检资料便是以专题网页形式呈现,一改过去资料盒成排城垛繁杂现象。

其次是以光纤为骨干架构一校多区宽带局域网,通过VPN虚拟内网进行视频联通,进行多校区常规工作巡查,如学生早操、升旗仪式、体育大课间活动等。学校课题组另辟蹊径,在网上自选设备,反复研究,架设了节约型的视频会议系统,性能比较稳定,为定期召开行政和教师视频例会提供了保障,实现了一校多区远程管理常态化。

再次开展行政蹲班活动,行政人员在办公空间上设置“校长视点”、“主任看点”等网上专题栏目路,及时记录并督促和纠正学校管理中的细节问题,通过网络平台推送到教师个人空间共享阅读,进行互动评价,引导和激励教师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营造学校正能量。

二、以省级课题《小学作文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为示范,推进教学教研信息化

学校教学教研的信息化始于省级课题《小学作文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该课题构建了学生网络化自主学习专题网站——丫丫作文网,进行在线习作发布和批阅,服务全国各地近3000名学生,收录习作7800多篇,师生和家长的评价一万多条,该网站曾荣获安徽省教师个人主页评选一等奖,成为省内外较有影响的教学公益网站。另外课题研究者还利用博客空间创建学生习作成长记录袋,收录学生优秀习作,并展示在互联网上,教师可以通过浏览学生的作品发表评论或进行批改,或通过搜索可以查询学生的写作成长的历程,了解学生写作上的进步。该课题已于20139月份顺利结题。以此为示范推动,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已步入信息化应用新的天地。

学校搭建了教师个人教学空间,实行了电子备课、网络教研。目前空间汇聚各学科教学设计共四万多篇,已形成较为丰富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案资源库。学校还从一校两区办学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教研组、备课组和课题组空间进行网上远程集体备课研讨,开展网络微格教学视频及名师课例观摩研讨活动,发挥网络优势,进行互动提高。学校借用数字平台,以班班通专页、教师网盘、农远资源库等为支撑,推进班班通交互式教学运用,打造高效课堂。有些教师空间还设置有“学习感悟、心情小屋”等个性化栏目,通过平台交流分享,充分展示了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找到了团队的归属感。

三、以市级课题《小学德育校本资源开发》研究为依托,推进德育管理信息化

学校以市级课题《小学德育校本资源开发》研究为依托,大力推进德育管理信息化,架设了多种专门的服务性、评价性平台。这是学校信息化应用从教育教学向学生评价层面的延伸。

一是建设班级空间,由班主任、家长、学生共同管理,发布班级通知、记录班级活动,展示学生风采,通过“移动二小”WAP平台和家长建立广泛的联系,成为家庭和学校密切联系的快捷通道。

二是创建“网上展厅”。学校借助智能手机终端,开发专门的平台,将学生的文体竞赛活动、走廊书画作品展示同网络展示评价结合,形成校园内灵活展示、广泛评价的新格局。学校还以二维码技术为信息载体,为每一位学生配备电子美德卡。教师可以在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的任何一个角落,通过扫描学生美德卡上的二维码,适时评价孩子的优秀表现和不足。借助手机或校园触摸屏终端,学生可以随时查询到自己的评价状况。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如对一段时期内表现突出的孩子,由其本人提出心愿,学校组织相关力量帮助其实现等。

三是建成了学生电子成长记录册。目前学校已有800多名孩子在学校信息化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空间,学生、家长、教师都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目前已汇聚成长日志一万多篇,互动评价达数万条。此举给学生开辟了一片展现自我成长历程的园地,给家长开启了一扇关注孩子发展的窗口,也给家校合作寻找到一条便捷畅通的渠道。学校还建立了知心姐姐公益网站,为校内外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科研引领信息技术应用,为学校常规工作注入了源源活力,有力推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长远的任务。在现实条件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更是一个迫切的课题。通过近些年实践,我们做了如下归纳:

其一,全员参与、全面应用,构建活力校园。学校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立足“点的突破,面的普及”。从行政到教师、从班级到学生、从学校到家庭,人人有空间、个个都参与,每个人都在努力探寻自己与信息化的成长契合点;

其二,文化引领、内涵提升,彰显人文价值。学校利用信息化平台丰富的交互性和积分评价机制,致力于构建数字环境下的激励赏识、民主和谐、自觉成长的团队文化。近年,学校还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思考信息化在德育评价中的创新应用,构建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美德评价”机制;

其三,一校多区、均衡发展,突出实用取向。通过远程视频巡查、视频会议联通、电子备课资源共享、网络教研互动、一体化学生电子成长记录册建立等信息化应用,将主校区优质资源进行辐射,缩小数字鸿沟,有力推进了一校多区的均衡和谐发展。

主办:安徽省教育厅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化教育馆技术支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版本:V1.1.0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