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前沿> 成果展示>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究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究

来源: 课题负责人:黄义文 吴莉芸 发表时间:2013-10-11 浏览量:2243

 

项目编号为JG04073

项目承担单位:安庆市健康路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形势

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世界各国对此都很重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这一课题也逐渐凸显出它的理论价值。目前,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将全方位地挑战教师,促使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标准下对其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的重新建构的支持源泉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当前教师职业状况

长期以来,教师被视为传授知识的工匠服务于社会,创造性因此受到制约,似乎只要具备一定的授业知识,即可成为教师,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比较容易从事的、工匠式的重复劳动。进入信息时代,仅以技术熟练作为教师标准已过时。教师的职业取向要从工匠式教师向专业化教师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一种精神劳动,是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适应形势发展,要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振兴我国教育事业,加快现代化建设,努力做出新的贡献。

(三)我校近几年的师资情况

我校自2002年起近八、九年内将有一大批老教师陆续退休,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学校不得不引进一些教师,2002年-2004年调入的教师中,刚刚走上小学教育岗位的师范毕业生和幼师转岗等教师占80%, 这些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34%。已突显出师资力量的危机。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我们所能提供的教育服务存在着很大矛盾。但这些新教师均具有大专学历,有的正在自学本科,大多数人正值青春年华期,精力充沛,时间充足,若加强校本培训力度,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让他们尽快实现教育教学原理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统一,不断提高专业知能,使他们能自觉地将学习与研究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学习的成果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才能保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教师培训研究成果证明,教师学习必须以问题为中心,以岗位为课堂,以实践为老师,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如何结合我校客观实际,加强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教师素质的提高支撑起较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学校必须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成败和可持续发展。健康路小学现有教师67名,其中青年教师(35岁以下)比例占到55%以上。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奠定基础,打造特色,争创一流,树立品牌”为办学目标,要求教师形成“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教风。2002年以来我校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在依托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的大环境下,教学成绩连年创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由此近几年来,我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由原来的18个教学班增加到现在的22个班,随之而来的又是青年教师的急剧增加。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理念先进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健所在,是让学生及学生家长,乃至社会放心的根本保证。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工作,坚持把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实破口,当作每学期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逐步建立了青年教师培养教育的长效机制,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化。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的师承传统。中国传统的师承传统有许多关于师徒结对的描述,儒、道、佛家都有拜师传统,师徒结对是一个传统的教师成长模式,这个系统中包含有师表、师承、师事三大部分。师表,就是要在师傅的牵手下,共同塑造师徒双方同时拥有的良好师德形象,成为学生及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师承,就是通过带徒教师的悉心指导,将教育理念、教育风格、教学艺术高质量地传授给徒弟,使之生根、开花、结果;师事,就是每一位青年教师从备课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毫不含糊地向每一位优秀教师虚心求教。

2、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理论。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构建主义者,强调“只有当个人建构的、独有的主观意义和理论跟社会和物理世界相适应时,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因为发展的主要媒介是通过交互作用导致的有意义的社会建构。”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初中践活动中,坚持采用上述观点,在系统论意义上将师徒结对活动引向科学、深入、全面,并随即形成学校新老教师间的一种行为链。

3、斯金纳“环境控制论”。任何行为都是受环境控制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斯金纳认为当某人想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时,总是通过选择行动的途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是提高自我知识水平的途径来实现。与所有这些途径相伴随的外部表现是其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样一位优秀教师的继续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作为激励强化的纽带式、伙伴型的群体实践活动。师徒结对、自主成长的校本培训模式就是要创设一种个体成长的优越环境,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4、心理学家伯恩·劳克雷(G.L.Clare)和斯台茨(G.F.Stice)模仿论。劳克雷和斯台茨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模仿其他人的行为。”“由奖励、赞赏或社会承认所促进的心理倾向多半能坚持下去,对个体的态度或行为是一种积极强化。”“多次环境刺激引起情绪反应。心理学专家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环境在稳定人的心理倾向性中的作用,作为以积极引导、多角度探索为主要方式的师徒结对活动,无疑是对稳定结对师徒心理倾向性的一种精神上的奖励与赞赏。

5、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理论。第一,终身学习必须具有学习化社会的前提,也就是社会必须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第二,这种学习不能是一种终极性学习方式,而应该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方式,是持续人一生的学习方式;第三,终身学习还必须要求打破某一种教育机构垄断教育的局面,必须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社会无处无教育的学习化情景。

以上理论观点,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托,同时对我们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培养青年教师树立“加强职业道德要从自我做起”的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标准,为人师表,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2.培养青年教师的个人专长和教学技能,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

3.以问题为中心,以岗位为课堂,以实践为老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4.寻求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契合点,构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模式和操作系统。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实验研究,不断推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从而加强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模式,探究青年教师成长规律,推广到更大的范围。

四、研究的过程与内容

(一)系统学习、岗位练兵——技能型教师培养研究阶段

1系统学习

1)阅读书刊

业务理论学习是校本教研的不竭动力,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设立教师阅览室,分学科征订国内权威的教育教育期刊近百种,方便教师借阅。为了弥补阅览室内教育理论书籍的不足,学校特意从上海购进200余本最新的教育理论书籍购置书籍。学校还与安庆师范学院建立图书等资源共享关系。建立业务理论学习制度,制定教师读书计划,提出三个领域的读书目录,即“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教育随笔”,给每位年轻教师发一本读书笔记本,鼓励教师多读书、勤记录、善反思。不断充实理论头脑,转化教学观念。要求青年教师每季度看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坚持撰写教学札记,并于学期末开展教学札记反思评比。

2)专家讲座。

学校先后请来了市教研室孙彦主任做新课改理念的讲座,请来了安师院任启平教授做有关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我校中学高级教师卢春娣老师为青年教师做了讲座。学校邀请了张启树教授做“教育是诗意教育”的讲座,请来了高光煌教授做青年教师职业规划方面的讲座。

3)师德培养

黄校长亲自组织并带领我校26名青年教师,购买书包和图书,去怀宁月山的最贫困的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中,参观体验那里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之后学校又召开了这26名青年教师的家长会,希望家庭、社会配合学校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逐步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在一种民主和谐的空间生活、工作,心情舒畅,有一种温暖感。让他们感受到教育工作是幸福的,发展是快乐的,从而坚定他们发展的决心,使其较快地成长。

 4)考察学习

 学校建立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制度,年投入经费2万余元,为20人次外出学习提供了保障,并要求出去学习、考察教师回校后汇报材料、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以取得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2.岗位练兵

1)基本功训练、评比

基本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学校特别对青年教师做了三字和课件四个方面的培训。朱春蕾老师为青年教师做了如何写好粉笔字的讲座,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平时时间练习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学校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了FLASHPOWERPOINT的课件制作培训,并开展了粉笔字专项比赛和“三字一话”的教学基本功大赛。

2)新、老教师结对

  我校在职的老教师中有两名中学高级教师,一名特级教师,一名国家级优秀教师;中年教师中有一些是参加省培训的骨干教师,为充分发挥我校可贵的人力资源,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素质,学校继续以往“烛光工程”和“青蓝结对”后,启动了新一轮的“师徒结对、自主成长”培训计划,力争实现 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骨干的培训目标。我校十几名骨干教师跟新教师结成了一对一、一对多的对子,集中培训二十余次。在活动中,资深教师身先士卒,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宝贵的经验传给青年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关心、帮助青年教师,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心情愉悦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青年教师虚心向资深教师请教,在学校里经常能看到教师们研讨教学直至天黑的情景。

  3)系列岗位练兵课

   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学习、培训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培训效率,使教师真正实现将“要我学”的外部压力转化为“我要学”的内驱动力,我校以“竞赛驱动教研、以教研驱动自训”为目的,开展了系列练兵课活动。

   2005年上半年,练兵课活动要求:青年教师自选合适课题,在结对的指导教师帮助下备课,在一段时间准备后,集中展示。

   效果:青年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已能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架构,但在独立设计课堂教学方面有待提高。

  2005年下半年,练兵课活动要求:学校确定课题,青年教师集中抽选课题,在24小时内独立备课,结对教师参与辅导,集中展示。

效果:青年教师熟悉本学科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具有独立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教师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提高,有较过硬的基本功。

2006年上半年,练兵课活动要求:学校确定课题,青年教师集中抽选课题,结对教师不再参与辅导,青年教师在3小时内独立备课,自制课件,集中展示。

效果:达到熟悉掌握本学科教材教法,具有较好的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相矛盾的能力,具有较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具有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在两年半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上述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学校青年教师已完全能胜任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也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师徒结对,自主成长”应是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第一阶段。

(二)专项研修、课题研究——科研型教师培养研究阶段

1.专项研修

1)依托高校,提升水平

    安庆师范学院是我市唯一一所师范类高校,我校在课题研究期间依托安师院,充分发挥高校的研究优势,提升我校年轻教师的研究水平。2005年上半年,我校与安师院签定协议,建立了安庆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基地。2007年下半年,我校又与安师院教育学院联合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两校间开展的活动更频繁,更规范。我校多次邀请安师院专家、教授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我校也多次承担安师院学生的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我校部分教师受邀为安师院学生就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讲座。两校还曾就教师的叙事研究开展过专题研讨。

2)凭借博客,拓展研讨

随着安庆教育博客网的开通,我校自20073月起,开始尝试“网络教研”的方式。学校先后有46位教师开设了自己的个人博客,占全校45岁以下教师的80%。教师们将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以博文的形式发到网上,互相浏览,同伴互助,资源共享。我校还在全区第一个建立了以语文教研组为单位,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为目的的博客群组——枫杨语文,并相继成立了“枫杨数学”、“枫杨英语”、“枫杨幼儿园”,形成了以网络教研为目的博客群组系列。

20079月起,枫杨群组开始设立每月讨论话题,迄今已先后设立了23个话题,未曾间断。其中几个话题的点击率已达1500多次。话题中有教师们日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期末测试情况分析,有对经典教育论述的阐释——对《论语》经典的认识,有对名师教学观点的评析——评王崧舟的《剑气合一:在语文家园安身立命》,有当前热门话题的讨论——新《教师道德规范》等。因为这是一种非正式的教学研讨,还特意设置了轻松愉快的电影研讨,如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和经典文艺片《死亡诗社》,让教师们在轻松之余,对其中的教育元素进行深思。枫杨英语曾发贴——《致全校家长的一封信》,回复次数达到三百多次。有时四个枫杨群组还就同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例如,0712月,就曾共同讨论过“课堂评价语”这一话题。在群组管理员的组织下,教师们在愉快和谐的氛围里畅谈教学的收获和困惑,思维不断碰撞,乐此不疲。博客讨论话题就像一笔财富,是教育教学点滴思想的集合,激励老师们不断思索,勤于动笔,每天写一点,每天读一点,每天做一点,在博客这个虚拟的平台尽情享受实实在在的教研快乐。

在区第一、第二届教师博客评比中,我校获得了区“十佳博客团队”、“十佳博客教研团队”的光荣称号。我校的月涌大江流、慢半拍的博客获区一等奖,市二等奖。青鸟的博客连续获得了区、市、省一等奖,更以948篇博文领全市教师博客之冠。截止09截止09年元月,我校已编印了《教师精华博文》和《网络教研纪实》两本资料集。

3)创新发展  深化课改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我校青年教师,以 让学习回归生活为主题,开展了实践性作业实验活动,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包括主体选择性作业、自主设计性作业、艺术渗透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并在作业呈现方式上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剪报、照片,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达,从而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200811月,我校从近千份实践性作业中精选出四百余份实践性编辑成成十本《实践性作业精选》,参加区课改成果展示,得到了区、市专家、来宾、同行的一致好评。

2、课题研究

1)根据实际,确定课题

语文、数学是学校两个最大的教研组,也是学校青年教师最为集中的两个教研组,以这两个组为单位申报课题研究最为合适。2008年初,语文组、数学组以“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为研究方向,数学组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研究,向市教科所递交了课题申请报告。同年,我校语文组课题被批准,开展课题研究。

2)团结协作,开展研究

语文组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开展研究。低年级结合平时进行的识字活动,带动学生阅读《新三字经》《古诗三百首》《阅读文库》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读文、析文、赏文、评文等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语文组青年教师发挥自主创造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亲子共读”、“辩论赛”、“实践性作业”、读书知识竞赛、阅读资料集的评优、读书心得交流、演讲比赛、优秀诗文朗诵会等等活动。

语文组在“班级读书会”这一特殊的阅读课形式方面更是做出有益的探索。在课题研究的两年时间内,我们先后开了一节市级班级读书会《夏洛的网》,三节区级班级读书会,分别是《五三班的坏小子》《木偶奇遇记》《床边的小豆豆》,还有多节校级班级读书会,受到市、区级专家及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成为全市、全区课外阅读教学的先锋和排头兵。

在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期间内,语文课题组重点探索了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了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文本框:文本框:

 

 

 

 

 

数学组虽未能成功申报市级课题,却坚持每学期开展相关的研讨课活动。研讨课同时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开展,研讨课后集体评课,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组一致认为:首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校对的习惯,估算和验算的习惯,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相互检查的习惯。第三,在数学教学中,要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潜能。

五、研究成果与成效

(一)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模式——“三型六阶”培训模式









独创发展

 



特色型名师

 

分层定向

 

 

 

 


课题研究

 
   













研究型教师

 


专项研修

 




岗位练兵

 



技能型教师

 

系统学习

 

 

 

 

 

 

 


                 

1 “三型六阶”培训模式

模式说明:

分别通过系统学习、岗位练兵,专项研修、课题研究,分层定向、独创发展六个阶段的系列培训依次培养技能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特色型名师三种类型的教师。

(注:特色型名师的培养尚未完全完成,因此用虚线表示。)

1.技能型教师

技能型教师是指有比较过硬的基本功,熟悉本学科小学阶段教学内容,掌握一定教学技能,熟知新课程标准理念,具有独立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1)系统学习

   一是强化师德教育,激发教师的敬业情怀。二是强化教育专业知识,打好教书育人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育理论,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科专业理论与基本知识。三是教师专业技能,主要定为三个板块,即①教师基础能力,如教师智慧,表达能力,审美能力;②教师职业能力,如教师的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特定学科教师在具备一般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个别或特殊能力;③教师自我完善能力,如教师自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撰写教学论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2)岗位练兵

    一是基本功训练。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应开展“一话”(普通话)、“二字”(钢笔字、粉笔字)、“三技能”(教具制作、课件制作、电化教学)的训练,并开展评比,对优胜者予以奖励,激发教师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师徒结对。大胆启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资深教师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实行“一师多徒‘一徒多师”,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三是岗位练兵课。岗位练兵课是培养青年教师的基本做法,“备课——上课——评课”是练兵课的通用套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提出不同的练兵课要求。第一阶段是辅导上课练兵阶段。青年教师自选合适课题,在结对的指导教师帮助下备课,在一段时间准备后,集中展示。第二阶段是辅助上课练兵阶段。学校确定课题,青年教师集中抽选课题,在24小时内独立备课,结对教师参与辅导,集中展示。第三阶段是独立上课练兵阶段。学校确定课题,青年教师集中抽选课题,结对教师不再参与辅导,青年教师在3小时内独立备课,自制课件,集中展示。

2.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是指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良好反思意识、研究意识,能从日常教学发现问题,具有一定研究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总结能力,能将研究结果加以总结、提炼,形成教学经验的教师。

1)专项研修

一是教科研专家指导,引领青年教师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二是充分提升教师反思能力。听课促反思。每学期开展教师间相互学习听课、师徒间指导听课、指导教师诊断听课等活动,促使教师自我反思。评课促反思。开展教师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等评课活动,促使教师自我反思。三是评教促反思。建立家长、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学生评教活动;利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学校开放日、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课改,优化家教,以求得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三是开展教学疑惑交流活动。每月确定研讨专题,可采取集中研讨、分散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可结合实际情况,发挥网络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优势,开展网络研讨。四是结合新课改,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创造性,开展各种课改实验,创新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化课改。

(2)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实际教科研能力。由年青教师担任课题负责人,主要研究者,选择课题,申报课题,开展研究,成果整理、总结归纳全由青年教师担当完成,让青年教师成为不仅具有教科研意识,而且具有实际教科研能力的教师。

3.特色型名师

特色型名师是指能胜任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或教学特色,成为区、市级学科带头人,争取成为省级乃至全国级名师的教师,

(1)分层定向

学校开展考评工作,确定出有潜质成为特色型名师的人选。考评主要包括教研成果、教研水平、教师道德三方面内容。教研成果包括该教师历年来取得的实际教学成果,区、市、省、全国级各类教学评比奖励分别按一定权重累计积分。教研水平主要包括实际课堂教学效果、论文撰写和发表两方面。再结合师德表现,确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优异、有强烈的钻研精神和进取精神的教师为特色型名师的人选,为他们确立更高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省级甚至国家级名师。

(2)独创发展

首先学习借鉴其他名师的经验,学习他们的成长方法、教学经验、教学理念等;其次加强研修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学校为其提供诸如脱产进修、高校进修,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等更高级的研修机会,教师则在研修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凝练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最后努力实践再次验证自己的理念,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研究成效

1.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学校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特色促发展,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稳步提升办学水平。近几年来,在小学招生人数逐年呈下降的大趋势下,我校招生数却是逐年上升。由原来的18个教学班增加到现在的22个教学班。由于教室与教师的不足,每年一年级招生都在压缩外地段的学生。近几年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下团结合作,努力奋进,先后被授予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省“少年科学院先进集体”、省“家教名校”、省“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示范学校”、省“少先队示范大队”、市“十五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基本上实现了我校“奠定基础树立品牌 打造特色 争创一流”的战略目标。

2.教师的发展。

教师的素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们采取的以骨干带动全员,以全员助推骨干,最终形成全体教师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策略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和欢迎。在市级以上公开课、技能比赛、论文发表交流获奖等领域取得较好的业绩。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对全校教师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助推作用。黄义文校长在07年被评为安庆市“四五普法先进个人”、08年获得安庆市“十佳创新能手”光荣称号。近几年来我校青年教师学历水平全面提高,全部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孙朋老师获得华师大教育硕士学位。青年教师中有2人获得省第三届“教坛新星”称号,3人获得市“教坛新星”称号, 1 人获市第二批名师称号,有7人被评为区、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有9人获得区“教坛新秀”、“教坛新星”称号,有4人次获得国家级教学大赛一等奖,2人次获得省教学大赛一等奖,有3人次获得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有10余人次参加省市教育学术交流并获得好评,10余人次在区博客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论文、教学设计等获奖的有100多篇,多篇论文在《人民教育》、《江西教育》、《安庆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

3.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几年来,学校近千余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等级,成绩显著。

六、课题研究的启示和不足

(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1、尊重、关爱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青年教师有活力,热情、奔放,善于学习,个性强,受约束少,他们以澎湃的激情走上讲坛,而往往现实总是与他们的理想具有很大的反差,由此,在专业发展之路上,思想会出现波动,意志会消沉,个别意志薄弱者也许会经受不住其它行业优厚经济条件的诱惑,对自己的曾经选择产生了怀疑,动摇了人生的目标。此时,他们最需要学校的关怀、帮助,因为人人都需要关爱,特别是那些也许是稚气未脱的青年教师,这就要求学校要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与他们交融,真正从思想上关心他们。

2、搞好校本培训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三型六阶”校本培训模式注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采取阶梯式培训步骤,分类开展教师培养,具有很强的

主办:安徽省教育厅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化教育馆技术支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版本:V1.1.0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