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前沿> 成果展示> 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和实践

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 铜陵市教育局 发表时间:2013-10-11 浏览量:2051

 

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和实践

--《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是教育发展需要,尤其是新课程实施的迫切要求

应该说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是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把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责任更多地是放在投入上,比如学校的建设和布局调整、教师工资的发放、普及和巩固适龄儿童入学、学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等,对“入口”和“过程”强调得比较多,但对“出口”,即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则强调得不够。

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也缺乏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抓手,教育教学质量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各方面应占多大的比重?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地方中考或高考的成绩就成了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就出现了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给各个学校下指标,完成了就奖励,没完成就要批评,甚至是主要负责人要挪位子,等等。“应试教育”之所以轰轰烈烈,与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错位或不到位不无关系。

我国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方面是经过了长期的努力,也经历了一个由数量到质量的过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是放在数量上即义务教育的普及上,让每一个儿童都有公平的机会去接受

—————————————————————————————————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方    汪慧珍  胡国杰    扬 张皖申  何立松

江一新 吴福雷      刘志胜      章小明 张瑞光  周俊松  黄素华      汪建文  潘秀珍  陈新荣

 

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尤其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已是全社会强烈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不能对这一社会现实熟视无睹,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广大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已是势在必然。

随着人才和知识对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教育,尤其是直接决定广大劳动者素质的基础教育。人们也普遍认为基础教育质量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高度重视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并改革课程、更新教育内容。如美国2001年就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落伍》的计划,德国2002年通过了《提高教育质量社会契约》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教育质量。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从而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管理。我国一些教育发达的地区在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也开始重视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检测。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多处直接强调要提高和保障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第五条“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第八条“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在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等章中就如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还作了许多具体的阐述。也就是说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对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政府的行政职能

为了保障和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或新课程目标的实现: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等。 200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对“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新课程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要求

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和保障,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我国古代人们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解,就看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生能不能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举人、秀才等,如果考中了,就证明教师有水平,学生有质量,考的就是一篇文章。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科技水平成为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在我国文革期间,人们对待教育教学质量的价值观出现了错位,就无所谓教育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科学文化知识成为能否进入升学的主要标准,当时我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急需要各种人才,恢复高考制度对培养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的支撑。但是社会的发展,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质量和规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教学质量应当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只是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内隐”的特点,通过教育教学对象表现又具有滞后的特点,教育教学质量往往容易被忽视,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又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但教育教学质量在人的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等方面以为人所周知。

人们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和理解即教育教学质量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管理,影响学校办学方向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课程倡导的目标,即: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要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教育教学质量观上要有一个清楚和正确的认识。

1.要坚定不移地把素质教育精神落实教育教学行为中。新《义务教育法》把实施素质教育写入其中,也就是从法律形式要求政府、社会和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切实地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更高的质量要求,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应体现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现为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体现为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提高上。

2.要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主要目标。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的发展,学会学习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学会学习就意味着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有学习能力。

3.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生在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和教师要牢牢把握好课堂教学阵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要以教师教的质量为主要支撑。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的结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教的改进,教的质量提高,对学的质量提高至关重要。

5.要正视功利的同时,也要超越功利。升学率、考重点、考名牌等,是质量观里不可避免的功利性因素,必须正视,我们应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更多的人升入较好的学校,或高一级学校。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升学率、考重点等方面,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认识到还有许多人考不上重点,考不上高一级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也要有他们的位置,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构建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

 “向管理要质量,向改革要质量。”“加强教育内涵建设,加强教育特色建设,教育质量是关键。我市教育局的几任领导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构建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向管理要质量。遵循这样的思路,坚持不懈探寻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之路。在构建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我们作了积极的探索。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开发不同的评价工具。我们针对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和学校发展开发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如下表一。

表一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对象与工具

监控

    对象

监控

方法

学校发展

教师进步

学生成长

监控

量纲

①《铜陵市中小学教学常规》

②《铜陵市教师教研常规》

③《铜陵市学校办学目标考核标准》

①《铜陵市新课程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②发展性教师评价系列

①《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②发展性学生评价系列

③《铜陵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

监控

手段

1、学年办学目标考核

2、中小学教学常规考核

1、全员教学业务考核和“一评四考”

2、教学视导

3、问卷调查与文献分析

1、成长记录袋

2、学业水平抽测

3、学生、家长问卷调研

 

 

 

 

 

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基本上形成了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一级指标是: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和学校发展,二极指标是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综合素质、履行职责、教学绩效,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质量监控评价。三级指标……

表二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内容基本框架



文本框:
 

 

 

 

 

 

 

 

 

 

 

 

 

 

 

 

 

 


四、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

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在我们采取的办法和措施里,不仅有对教育教学的最终产品即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检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放在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上,更多地把多元价值观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中。

(一)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质量监控

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和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将面对许多新问题要解决,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和政策,对确保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正确的方向,增强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成立了以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申报并立项为省级课题,为把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任务落到实处,我们成立了高中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视导等专题项目组,具体负责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研究和实施。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方法,把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另外,我们还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管理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是高度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质量和效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涉及到很多管理内容,诸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的安排、课程计划的落实、教学质量的评估与反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等。事实上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取决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一所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往往不只是硬件或教师,很大程度上薄弱在管理,好的管理能使一所薄弱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变成示范学校,混乱的管理也能使一所高质量学校变成薄弱学校。

市教育局在实施新课改之时,就向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印发了《铜陵市中小学教学常规》,明确提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并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与评价、教研等教学环节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促进校际、班际均衡发展,和师生的全面提高。《教学常规》的实施对规范我市中小学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积极推进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我们在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过程中积极尝试运用发展性评价。

1.对学校的评价,即对学校的目标考核或重点工作考核,将学校分成多个类别,如民办学校、职业学校、企剥及县区划转学校、市区原教育局直属学校等,承认不同类别、不同起点学校之间的差异,让不同类别、不同起点的学校在各自的起跑线上前进,也就是评价他们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对学校的表彰时,设综合奖项,如明星学校、优秀学校、优良学校和合格学校。同时设有多项单项奖,如发展规划先进单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党员先进性教育先进单位、常规管理先进单位、新课改先进单位、未成年人教育先进单位、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综治安全先进单位、电教与实验先进单位、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创建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财务管理先进单位、基建维修先进单位等。

2.对教师的评价,积极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即以发展的观点为指导,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为目的,基于评价双方相互尊重与信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实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的评价方式。我市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评选过程,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别、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水平学校存在的差异,基本上将指标按照教师数来分配指标。不把中、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而是将师德表现、教科研成果、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等作为职评等评比的主要依据。在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教学视导、随堂听课等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别、不同起点的教师提出指导意见。

3.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我们积极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探索和实践,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其达到预期的目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同时关注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多种,评价方式多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积极参与,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意识的养成,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发展性评价可以采用纸笔测验的方法,但主要是采用非纸笔测验的一些质性评价的方法,例如实验考查、上机操作、提交作品、口试、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完成某个任务的表现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式。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倡导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倡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和合作。评价结果一般可以采用质性与量化结合的方式呈现。

我市在新课程改革试验过程中,各学年度上、下学期的由区(县)或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均要积极开展考试方式改革,例如,可进行选择性考查、开放式考试、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多元化的评价探索,通过课程评价改革,减少初中存在的学生分化、缩小学习成绩中下面,促进学生发展。

各学科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若干个重点,有侧重地开展学生学业进步的发展性评价,例如: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学习,都需要积累,因此,侧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显得特别重要。语文学习要加强“积累”和“表达”,英语是非母语学习,学生需要多参与和多积累,所以这两个学科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例如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拓展阅读、上网等)的量和内容;学生的课外听说活动(录音、录像、演讲会、英语角、辩论赛等)的量和内容;课外书面表达(中英文日记、书信等)的量和内容等。

4.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方式的改变。在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实施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方式的改变,在各项评价中把问卷调查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方式,让评价主体多元化,让评价能突出对过程的评价。

(四)完善教学评价,实现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进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创设与新课程相应的教育环境,尽快构建与新课程相一致的评价机制,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是当务之急。因此,就如何做好教学评价?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确定好课标准。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却表现出了困惑和迷茫。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生命,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表现出高度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一个较为明确的对于理想课堂的认知,即: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教师就能朝着优化教学的方向发展,在对照与反思中,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行为,使之更为合理和完善,最终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质量也就得到了保障。

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进行多方论证,研究出台了《铜陵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效果与价值这四个方面确立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通过这一评价标准,为教师呈现了一节优质课所应具备的11个基本要素,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不局限于教材,本着便学利习的原则,及时捕捉、有效延用教育资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生成新知识。

2.整体推动,组织全员考评。要真正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必须面向全体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只有在真实的参与过程中,评价机制才可能起到实质性的影响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弊端主要表现在评价的视野狭窄,对象有限,只是局限于个别教师。20054月,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一评四考教师全员考评活动。一评即评教师的师德和业务素质四考即考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绩。中小学教师全员业务考评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员业务考评。凡我市中小学在职在岗教师,都参加了全员业务考评。考评形式为每人在指定时间写一份教案,随机推门听课。考评成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及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第二阶段是分铜陵县、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开发区、普农、市直属、民办学校和厂矿学校八个系统进行考核评选。在此基础上产生参加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大奖赛的参赛选手。第三阶段是市级评选。根据市教育局铜教研[2004]07号文件精神,中小学共19个学科、分9个组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大奖赛。

3.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优秀教师就是优质教育的代言人,就是活的评价标准,为打造一批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和展示活动,推出优秀教师,逐步建立起一支水平高,影响大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组织了全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比。在给予一定的待遇的同时,赋予评上的教师一定的义务,包括上示范课,带青年教师,写学术论文等。三年一考评。同时,各学科几乎每二年都组织一次教学竞赛,推出教学新秀之后,进行全市性的展示和交流,请省内外的专家进行点评指导,参与活动的教师受到了启发,增加了热情,丰富了教育智慧。

4.开展校本教研,监控日常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竞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是对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很难发挥监控与指导。而校本教研正是最好的补充。校本教研的工作特点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它更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个基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学习与研究的共同体,其落脚点就是优化教学过程,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有效教学。

(五)学生学业质量检测重过程,突出多主体、多元目标

1.正确认识学生学业质量监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不同于“统考”,而是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全面、科学的管理,更加关注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两者的不同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目的不同。过去搞“统考”主要侧重于评比与排队,所以大家最关注的是评比的结果;而学业质量监测的侧重点则在于诊断与改进,研究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第二是方式方法不同。过去的“统考”以纸笔测验为主,以量化为主,十分重视“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指标,并且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检查方式,统一命题,统一评卷,然后进行统计。而学业质量监控不仅采用纸笔测验方式,还采取更多形式的测验形式,注重过程性的、质性评价方式,包括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评语式评价等等;既有闭卷考试,还有部分开卷考试,如初中政治就采用写小论文、主题演讲、辩论、法律知识竞赛、社会调查记录、社区义工服务等形式进行评价;并且将过去注重结果的一次性评价改为注重过程的多次评价,有的学科还建立了补测制度,有的采取专项测试方式等。小学期末考试成绩语文学科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数学学科由笔试和综合实践活动两部分组成,音体美和思品学业成绩主要由平时评定得出。初中升学考试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都采用了开卷考试的方式。

第三是管理方式不同。首先,我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行市、区(县)、校三级管理。除以选拔为主要目的的各科升学考试和学科竞赛由市负责实施、区和学校协助管理之外,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期中、期末考试都由学校实施;小学学期考试由区或学校实施和管理,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期考试主要由市实施和管理,而不象“统考”统一由上级部门实施和管理。

第四是抽样检测而非全面参加。每学年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抽取部分学校、年级、学科进行质量监测,主要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另外抽测的时机并非都在学习阶段的后期,而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布在不同时期的抽测具有不同的功能与目的,更加突出评价的诊断、调控、导向等功能,抽测的结果不准排队。

第五是逐步建立监控常模与反馈制度。铜陵市将在积累质量抽测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认真吸纳兄弟地市的评价经验,逐步建立起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各年级(或年段)不同类型学校主要学科的质量监控数据常模,并定期将监控结果分三个层次向教育行政部门、各校校长、各学科教师进行反馈。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通过监控常模的建立与反馈,将会使我市学生学业质量监控工作走上更加科学化的轨道,这又与过去的“统考”有着完全不同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2.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是对现行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有教学就有测试。考试是一种工具,评价是一种手段,教学必须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去评定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素质发展情况,并通过考试与评价反馈学生成长信息,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改进教法与学法。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有赖于考试与评价达到一定的质量管理作用。建构铜陵市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并不是对现行评价和考试制度的一概否定,而是对其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也就是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弱化考试的选拔甄别功能。学校教育如果过分注重评价的选拔功能,就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尚处于不成熟时期,过早地被考试淘汰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常常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这个阶段的考试应以达标的水平测试为主,强化基础性,淡化选拔性、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扩大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设好的开端。因此我们的学业评价体系由学生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三部分组成,各学科开展学生成绩发展性评价时重在学习过程的积累、体验,强调动手操作,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对于学期考试等水平性评价,也将打破以纸笔测验为唯一考试形式,而增加一定比例的非纸笔测验内容,如口试、作品展示、综合素质评价等等考查方式,并逐步将学生成长记录纳入毕业或升学考试之中,使考试与评估制度更加完善。

(六)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2005年我们在学习、研究、调查等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校,由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市教育局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方案、组织培训指导、过程督查、统计汇总等。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明确发展方向,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基本上建立了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及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1.评价目的的转变。即评价学生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甄别与选拔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教师的一切评价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策划与实施。

2.评价内容的转变。即把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创新与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诸方面都纳入评价的范畴。一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开展评价,并要求各科教师充分利用我校前些年开展的“目标评价实验”的成果,不仅关注学生认知领域,更要关注学生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二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开展评价,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德育素质、与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全面纳入评价之中。

3.评价过程的转变。即不搞期末一锤定音,关注发展过程的评价。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把评价活动贯穿于日常交往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之中受到激励、得到发展。

4.评价手段的转变。一是坚持正面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注重挖掘学生的“成功点”加以肯定;二是坚持分层要求的评价原则,关注学生的不同起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进步;三是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各科认知领域、动技领域等易于量化的内容交给各科教师以量化为主独立评价,而对情感领域、心理品质、德育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不易量化的内容,则以学生的突出表现为依据,采用各级评委综合评审的办法进行质性评价。

5.评价主体的转变。打破在学生评价中教师凭主观臆断一统天下的局面,多给学生自荐、自评的权利,多给学生互评的机会。同时,全体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评价,构建全方位的互动式评价机制。

(七)各学科教学质量监测的研究和实施在不断地创新和健全

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构建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上要落到实处其落脚点还是在各个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要通过各学科来实现。我们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绝不限于中考或高考科目,对小学每学期抽测部分年级的部分学科,初中和高中抽测的除有中考或高考科目外,象音乐、体育、信息技术、地理和生物等都是曾被抽测过。

每学期各学科都要有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由各学科教研员负责,根据平时的听课、问卷调查及抽测等得到的信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我市大部分学科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监测和分析方面所进行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如化学、英语和生物等学科,所撰写的分析报告已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在分析报告中所采用的方法多样、所提出的建议有创新价值,对我市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办:安徽省教育厅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化教育馆技术支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版本:V1.1.0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