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教育> 公共卫生>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来源: admin 发表时间:2013-09-21 浏览量:2264

 

一.传染病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一)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有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二)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活接触、虫媒、血液、土壤等)(三)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易感者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三. 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4.有感染后免疫.

(二)临床特点

1.潜伏期;2.症状期;3.恢复期.

(三)常见症状和体征

发热、出疹、毒血症状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等.

四. 传染病的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五早).

(二)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和隔离

(三)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锻炼身体、改善营养

五、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处理原则

学校发现法定传染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中小学保健所、地段医院保健科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地段保健科和区疾控中心在学校的配合下进行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控制处理工作.

六、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O157H7、新生儿破伤风、白喉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其他乙类传染病应在6小时内报告,但发现非法定传染病的多发、暴发疫情也应立即报告;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情况下可采取紧急措施(一)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区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于学校,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1.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课;

3.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4.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等.

(二)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八、发现后应报告病种

(一)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5种;丙类传染病:10种.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二)其他传染性疾病

如水痘、集中发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三类法定传染病l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l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l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为冬春季,如非典、麻疹、风疹、流脑、流感、流腮等.

2、消化道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为夏秋季,如霍乱、甲(戊)肝、脊灰、痢疾、伤寒等.

3、蚊虫传播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为夏秋季,如乙脑、疟疾、登革热等.

九、对中小学校冬春季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建议:

1、各学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学校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及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卫生等有关部门,认真督查各项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

2、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每天对缺勤的学生进行统计,并电话追访缺勤原因.一旦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要立即向卫生老师进行汇报,卫生老师再进行登记并及时向学校、地段医院保健科、中小学保健所和区疾控中心报告.

3、学校要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发热及出疹学生必须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病例,班主然要及时向卫生老师汇报,卫生老师再及时报告地段医院保健科、中小学保健所和区疾控中心,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患病学生必须持学校所属地段保健科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上课.

4、新生入学时要审查免疫接种证,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的规定完成相应年龄的免疫程序,对于应接种但又未接种者进行补种.传染病流行季节或疫情发生时,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实际情况,配合区疾控中心,遵循自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5、对教室、宿舍、活动场所等保持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必要时对可能受到病人污染的场所,选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

6、加强教师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防病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强化防范意识.

7、加强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管理,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8、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避免组织群体性活动.住宿制中小学校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应保证患者与健康学生隔离居住,指导学生自我防护,防止传播.

 

 

主办:安徽省教育厅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化教育馆技术支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版本:V1.1.0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