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教育> 环境教育> 安徽省在中小学课程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安徽省在中小学课程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来源: 陈启刚 发表时间:2014-10-09 浏览量:9410

 

近年来,安徽省教育厅认真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01)和《2001-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精神,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要求,将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列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课本教学、主题活动、校外实践教育等方式,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教育、生态道德情感教育、生态道德意志教育和生态道德行为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能源节约意识、消费简约意识、亲近自然意识和优化环境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我省现阶段中小学教材中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及开课情况生态道德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体现,就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样,以渗透为主,应该说在各个阶段、各个学科都有大量的渗透,课时量和教学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而且在部分学科中,更是有一些非常明确具体的直接有关生态道德教育是内容.以下学科直接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较多.

(一)地理学科

1.教材中的内容.初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全球、重要地区(如极地地区等)、有关国家(如美国等)的生态环境及其问题(如气候、人口等);初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比较全面阐释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高中教科书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从高一到高二下,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数十个重要生态环境问题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同时高中课程还专门设置了一个选修模块《环境保护》,供教师和学生选用,该模块结合具体案例对前述问题做了更为透彻的分析和拓展.

2.课程开设情况.按照地理课程标准规定,我省初中地理中直接涉及生态道德教育的课时累计达到40节左右,高中地理中达到60节左右.此外,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我省组织编制了《安徽地理》,有关市县也结合本地实际编制了地方地理教材.

(二)生物学科

1.教材中的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科涉及生态和环境教学的主题是: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主要教学内容有: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通过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保护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等内容,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通过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等活动,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规、收集和交流珍稀动植物的照片及相关资料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通过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涉及生态和环境教育的模块有:生物3:稳态与环境、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主要教学内容有:生物3:稳态与环境中在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外,专设一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等;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中设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一章,有识别生物性污染,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有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和生态工程等内容.

2.课程开设情况.初一、初二生物学教学都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高中理科学生在高二开设生物3:稳态与环境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文科学生在高二开设生物3:稳态与环境和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三)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学科1.教材中的内容.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部分,侧重于引导孩子对自然的认识,培养孩子初步的环境意识.如:一年级下册的《春天来了》《风儿吹呀》等内容的安排,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二年级上册的《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秋游去》等,引导孩子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侧重引导孩子美化家园、爱护花草树木和公共环境卫生,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至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品德教学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主要是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情感,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漫游世界》、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等,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2.课程开设情况.按课程设置,本课程每周开课两节.

(四)思想政治学科

1.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有珍爱生命,知道生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体会生命的可贵;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内容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课程开设情况.将生态和环境内容渗透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之中,课时得到保证,教育内容得到落实.

另外,像综合实践活动、化学、语文等学科,也都有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

二、学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做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结合地理学科教学,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的活动.如:合肥一中近几年来连续组织部分师生赴巢湖开展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结合课本知识对巢湖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观测和分析;合肥四十六中,结合长江水学校项目,在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对周边湿地等生态系统做了比较独到的调查.二是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环境教育课题研究.三是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加强环境教育,如:组织学生调查本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四是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通过实地查看、搜集视频、采集数据、实地拍摄照片、交流研讨等,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专题教育,如:合肥市南门小学开展关于环境保护的建议、一次性木筷使用调查等活动.

(二)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一是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校园宣传活动,通过建设环保宣传窗、环保标语牌,创办中小学生环保社团,开展绿色学校评选,举办以生态道德教育为内容的黑板报、小报竞赛等活动方式,增强中青少年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二是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利用真实事例和故事,让同学们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道理;利用相声和小游戏,让同学们在欢乐中增强亲近自然、优化环境;利用小知识竞答,让同学们增加了生态道德相关知识.三是结合世界环境日开展主题活动,通过知识抢答、情境在线、现场访问、集中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使中小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低碳,明确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要从小做起,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增强环保人人有责的生态意识.

(三)开展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一是逐步建立生态道德教育校外社会实践平台,要求现有的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开辟生态道德教育区角,同时我省积极申请建立各类生态道德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其中安徽省粮食职业学校已经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节粮爱粮社会实践基地,为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增添了新的校外实践教育方式.二是结合限塑令开展购物袋使用调查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在超市进行关于国家限塑令的问卷调查和对消费者进行环保的宣传工作,引导中小学生自觉抵制白色垃圾,保护身边的环境.三是开展江淮环保小卫士活动、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安徽环境知识普及活动等,全省数百万中小学生参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以我的绿色生活为主题,通过参观科技馆科技展示,游览动物园、植物园、自然景区,到图书馆阅读环境保护资料等方式,增强消费简约意识.

三、省教育厅为中小学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提供政策措施保障为了建立中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机制,省教育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一是2005年5月,经安徽省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审查通过,省教育厅印发了《安徽省生态道德教育发展规划》.

二是组织人员参加由瑞典国际发展署和华东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共同举办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高级培训项目,2005~2009年,先后有五批近十人参加过该培训项目.

三是我省自主开发了一套中小学环境教育读本,2007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四是与环保部门一起做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仅2005年以前命名的省级绿色学校就有61所,市县级绿色学校660所.其中蚌埠二中等8所中小学被推荐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的表彰.

五是将环境教育纳入示范性中小学创建和评估工作,设置一定的分值,进行考评,引导学校加强环境育人,同时在对校长和教师培训中,指导各地开展环境教育.

六是在每年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中,都安排一定数量的有关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课题.

四、中小学生态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社会现实与教育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现实中破坏生态环境、违背生态道德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追求经济效益优先、不顾环境污染的例子时有报道,这些负面消息,让学生对我们的教育目标产生不信任感.

2.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的安全问题.

生态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需要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去实践、去感受,但由于社会的学生安全的关注过高,舆论对学生安全案例宣传的不合适的导向,使得学校不敢让学生融入自然和社会.

3.社区资源的开放问题.

目前,多数社区资源对学生开放的程度不够,图书馆、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还不能随时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4.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学科配备不齐,地理、生物课程开设不起来或开设质量低下;二是非中考、高考学科及模块,一些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被冷落;三是缺乏专门的教材,我省中小学曾有的环境教育教材已被取消,仅靠各学科分别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现浅显、散乱、无序的状况;四是多数农村学校学科教师配备不齐全,教师大都缺少系统的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系统培训.

以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完整的环保理念和预期的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了折扣.

五、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投入:一方面是政府投入,建立生态道德教育基地,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和软件等,同时积极为中小学配发生态道德教育类图书等;另一方面是环境保护专设项目要向中小学校倾斜.

二是在全社会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普及活动,营造良好的中小学生态道德教育外部环境.

三是促进社区资源(图书馆、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随时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四是组织中小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大纲》要求,全面开设环境教育专题综合课程,将生态教育作为地方或校本课程.

五是结合落实《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大纲》和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分步骤小分值将生态道德教育有关内容渗透到中考中.

六是根据生态道德教育师资现状,在全省高校中合理布局生态环境教育、生态工程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专业,调整生态环境高等教育方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结构与层次,以适应生态道德教育的需求.同时,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培训做出规划.

 

 

主办:安徽省教育厅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化教育馆技术支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版本:V1.1.0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