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教育> 环境教育>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来源: 陈启刚 发表时间:2013-10-22 浏览量:364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通知

教基厅[200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国务院关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和环境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预防艾滋病、毒品预防和环境教育工作,我部决定从2003年春季开学起,在中小学开设预防艾滋病、毒品预防和环境教育三项专题教育课.现将《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以下简称《专题教育大纲》)印发给你们,并就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对此项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根据《专题教育大纲》的要求,将此项工作与现行的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师和课时.

二、各地教育教研部门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将此项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切实做好专题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学校专题教育工作的指导.

三、开展预防艾滋病等三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时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预防艾滋病教育主要在初一到高中二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毒品预防教育主要在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环境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在三项专题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四、我部将根据《专题教育大纲》的要求,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专题教育的挂图,供各地教育教学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借开展三项专题教育活动,加重学生负担,强行向学生推荐学习材料.

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主动与卫生、禁毒和环保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抓好专题教育的试点和经验总结推广工作.请各地将贯彻落实《专题教育大纲》的情况及时报我部.

附件:1.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2.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

3.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二ΟΟ三年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中小学 健康 课程 教学大纲 通知

部内发送:有关部领导,办公厅、体卫艺司

教育部办公厅          2003年3月4日印发

 

附件3: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一、总目标

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分目标

小学1-3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小学4-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初中: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

高中: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在经济技术、政策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努力;养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小学1-3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

教育内容 教育活动建议

1.感知身边环境的特点及变化.  2.表达自己对身边环境的感受.  3.知道日常生活需要空间,需要自然资源和能源.  4.感知日常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了解并实践小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行为规范. 1.通过触摸大树、倾听自然的声音等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讲述对自然的感受.  2.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用品.  3.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描绘练习本、铅笔或橡皮的旅程(原料采集体-生产与包装-流通与销售-使用-废弃与再处理-引起的环境变化,等等).  4.调查不同家庭的用水情况,统计和比较用水量的差异.  5.环保知识竞赛或废物再利用比赛.  6.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对环境的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小学4-6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1.调查和了解社区和地方环境的基本特点.  2.知道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能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了解社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4.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是好的环境,以及建设良好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5.分析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判断对环境友好的和不友好的行为. 1.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绘制社区平面图.  2.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展现本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  3.围绕社区主要环境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后果、解决办法.  4.观看照片或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本地区20年来环境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讨论二者的联系.  5.分组设计一份学校环境建设规划或社区环境建设规划.  6.收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具体做法.  7.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向周围人宣传对环境友好的行为方式.

初中: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1.了解当前主要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探究其后果.  2.结合地方实际,理解不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4.了解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在解决地方环境问题方面的重要举措.  5.反思日常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倡导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 1.看录像、图片或文字资料,了解全球及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调查和比较清洁生产与非清洁生产的异同.  3.根据有关资源或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预测50年后的资源或能源发展状况,讨论环境承载力问题.  4.与地方环保部门或环保组织成员座谈,或请他们做讲座,介绍各自在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工作任务和成效.  5.分组收集一些商品的外包装,分析这些包装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6.辩论:是不是只有高消费才能保证生活质量?

高中: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8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1.运用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2.知道人们对环境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对其环境态度和行为有所影响.  3.思考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4.知道环境法律的出现原因和过程;结合实例,思考政策、法律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5.知道个人有责任通过一些公众参与活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贡献,如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地方环境规划和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等. 1.选择一种全球环境问题,通过联想和概念图的方法分析与之相关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  2.角色扮演:社会各界(包括一次性用品的研究者、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回收者,环卫工人、环保部门和民间环环保组织的代表,普通居民等)对限制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使用的讨论.  3.根据报刊或电视中有关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分析作者的立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谁该为环境恶化承担责任,如何才能解决环境问题等.  4.收集各学科中描述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古语和评论,并相互交流.  5.根据实际发生的由环境问题引起的法律纠纷(如环境保护税、住房的阳光权等),组织模拟法庭活动.  6.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讨论和制订一份环境保护行为规范,向全校师生宣传,并与其它学校交流.

四、实施建议

1.本专题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小学1-3年级12课时,4-6年级12课时,初中12课时,高中8课时.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每学年的课时安排做适当调整.课时由学校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进行安排.

2.本专题教育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学校和教师要依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参照教学活动建议,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建议j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为3:1.

3.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t选择多种教学途径与方法,并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4.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思考各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5.从可解决的问题入手,以教室、学校、家庭和当地社区的现实环境问题作为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愿意进一步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

6.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环境态度、技能和行为,以及参与环境教育学习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成效.

 

 

主办:安徽省教育厅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化教育馆技术支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版本:V1.1.0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