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您的位置: 教师研修>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抓住机遇夯实基础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师培训改革高级研修班上的报告

抓住机遇夯实基础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师培训改革高级研修班上的报告

来源: 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4-10-20 浏览量:4847

抓住机遇 夯实基础

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在教师培训改革高级研修班上的报告

教育部副部长 杜占元

(2013年11月8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教师工作司举办教师培训改革高级研修班,组织大家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改革工作,很有意义.昨天,大家已经聆听了国内外专家关于信息技术推动教师教育变革的专题报告,交流了各地推动教师培训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相信对大家都有很好的启发.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刚启动不久,这是一个很好的工程,设计内容很充实,操作性也很强.今天的主题就是结合信息化工作实际,研讨如何做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工作,主题非常突出.教师司请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形势和政策.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谈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座的同志们下一步将负责组织实施全国1000多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项艰巨任务,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当务之急.经过前一阶段的工作,大家一致认识到,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最大的困难是认识问题和观念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教育信息化中存在,在其他领域也存在,只是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中更加突出.围绕这一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谈:

第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去年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从四个方面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第一,教育信息化是改革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革命;第二,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三,教育信息化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第四,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党组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强调教育信息化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住机遇,集中资源,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不断形成系列亮点,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使这项工作成为当前最出彩的教育工作之一,成为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光辉里程碑.正如袁贵仁部长多次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第二,关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关于革命性,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一是为教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大家最普遍的理解.二是拓展教育资源.过去有的同志把信息化简单理解为,把书本的东西转化成数字的东西.这仅仅是形式的转化,信息化更强调的是资源和内容.数字教育资源不仅起到转化形式的作用,更要起到内容拓展的巨大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最近的一个阶段,大家普遍认为是以内容为主的阶段,也就是所谓内容革命.教育信息化从总体上来讲,我认为,就属于内容服务的阶段,强调提供新内容,打造更广阔的内容服务.现在大家都在提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就是内容服务的一个新阶段,就是把一般的内容服务提升到更加广泛、更加丰富、更加海量的高度.从这点来看,教育信息化离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还处在内容服务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信息化必须要把拓展教育资源作为必要的手段和途径.三是推动教育方法和模式的改变.也就是要把资源、手段和工具结合教育实践过程进行使用和发展.要通过教育信息化资源、教育信息化手段来改变教育方法,改变课堂结构,改变学校、课堂与外部联系的方式等等.从这点来看,教育信息化可能是我国改革应试教育,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四是对教育或者教学理念和制度层面的影响.只有通过整体、系统、持续地推进,教育信息化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如果达到这个层次,教育信息化革命性的影响就是比较深刻了.

第三,关于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深刻影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重新定位教师培养目标.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是具备技术与教育双重能力的创新型教师,要求所培养的教师不仅是教育专家,同时还是熟练的技术人员,能够有效利用技术,整合资源,改善教育过程,引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教师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必须主动适应.一方面,为应对知识爆炸,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做终身学习的表率.另一方面,信息大发展带来教学内容的几何级增长,依靠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应对,教师必须要建立新的教育观,主动利用新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三是推动教师角色转变.传统教育是以课堂、教师和书本为三中心,教育活动过程主要由教师推动,以整齐划一为特点进行集体化教学.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课堂视听方式、个别化学习方式、远距离传播方式以及网上交互方式等.传统的教与学关系将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变成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学习,而教学过程将逐步被学习过程所取代,以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将成为主要方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越来越弱化,应逐渐转变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四是信息素养成为教师必备素质.教育信息化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教师才能熟练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才能把握新技术与教学发展的内在关系,因课制宜,因人制宜,灵活多样,推动有效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中,只有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通过自身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五是教师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教师肩负着管理和评价的工作,有了信息化手段,教学的管理和学生的评价将更加系统化、客观化.

第四,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性.一是时间上的紧迫.十八大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教育信息化应该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是有一定标志性的指标.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现在只有七年多的时间了.更何况还要求我们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只有走在前面才能发挥带动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说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性就更强了.二是现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首先是观念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简单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观念问题.因为这绝不是教育部的几个同志,也不是省里的几个同志,也不是我们在座处长和相关部门同志们的观念转变问题,最重要的是观念一直要传递到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就以教师为例吧,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400万,其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学历水平还不高,农村教师(包括县镇)又是中小学教师主体,占75%以上.不少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上,主动接受新技术的意识淡薄,同时还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非常有限,更不用说主动学习新技术,主动利用新技术,离教育信息化要求差距很大.所以,教育部启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三是基础设施还存在较大差距.以计算机为例,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还是十几个人一台,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一人一台了.应用方面我们的基础更薄弱.有的城市学校的硬件条件很好,人均超过1台,但是如果按应用水平,离教育信息化还差得很远.当前,多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更多是停留在基本的计算机软件操作上面,认为只要在教学中做了课件,使用了多媒体,便是达到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而没有认识到由信息技术变革引发的教学方法变革,更不用说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了.因此,能力提升工程将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就是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根本.培训或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拿个证书,而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也就是为用而学.以上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解决认识的问题.

二、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发展趋势

总的来看,信息技术正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近二三十年来,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面,且极其深刻的,这个深刻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不仅对我们的生产方式产生影响,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也产生了影响.但是就在教育方面,它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教育信息化的潜力极其巨大,教育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

第一,各国政府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举措予以实施.这里以美国为例,1996-2010年,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四个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颁布第一个国家教育规划,题目是帮助美国学生进入21世纪做准备,主要讲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美国的教育变革;2000年,美国又颁布第二个规划,题目是数字化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触手可得的世界课堂;2005年,颁布第三个规划,题目是迎接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主要讲因特网、法律等如何变革美国的教育;到2010年,美国出台第四个规划,题目是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讲的还是教育信息化.我看到下午的培训也专门请到了参与这项计划制定工作的Barbara Means教授做专门的报告.除了美国外,像英国、新加坡、韩国、印度、泰国这些国家,都做了类似同样的计划.我们国家在去年也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第二,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虽然我们一再强调,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是硬件的问题,但是硬件还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不少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以色列、日本、韩国等,都在实行一人一台平板电脑等教育信息化项目.包括泰国,英拉总理一上来就推行一人一台平板电脑,甚至把这个内容还写进了竞选纲领.当然,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正在向更加综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比如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虚拟学院、无围墙学校,包括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尝试的翻转课堂等等.

第三,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模式探索方兴未艾.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应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系统越来越丰富,一些国家采用了一定范围内统一的学习管理系统,很多国家在积极探索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更加方便灵活的学习模式.过去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终端上,现在应把重点放在云和服务平台上.奥地利、丹麦、日本、韩国等国已经积极采用云计算技术,以节省经费,增强网络安全,推送最新软件和资源.韩国正在积极构建全国性的学习管理云平台,配合全国电子教科书计划的实现.日本的51所国立高等学校的55个小区合作搭建了图书馆云平台系统,共享各校的藏书和电子资料,同时,日本政府也制定了数字教科书发展计划.这方面的内容非常多,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推荐一本书,《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这本书是2011年出版的,还是比较新的,很有启发性.

当然围绕信息技术在教师培训领域的运用,我们国家也在积极推动,并且做了很多工作.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通过实施教师远程项目,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师培训.几年来,远程培训模式不断完善,形成了专家-资源-服务-教学-组织一体化的远程培训模式,远程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国培计划也将教师远程培训作为重点,培训教师人数已经超过400万,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去年开始,教师司又开始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师常态化研修的路径,将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为国培学员建立个人空间,利用名师打造教师网上工作坊,依托高校和专业机构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了空间-工作坊-研修社区立体化推进教师培训信息化的工作格局.我希望,教师司能够沿着这条路深入探索,在教师教育信息化上也能做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成绩来.

第四,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制创新.国际上非常重视利用市场机制来推动教育信息化,一些私营机构和企业深度参与到教育信息化中,特别是高校,现在流行的精品课程、视频教学、网络教学,在美国主要都是一些公司来做,尤其是以大学的研发人员,甚至是教授为主.国际上的大公司对教育信息化也都非常重视,他们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我前段时间接待了思科、微软、IBM、英特尔等公司的来访,都明显感受到他们参与教育信息化这项工作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改变思路,探索机制创新,不能过多依赖政府,应该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国内外各方面特别是一些企业界、产业界的积极性.我看到能力提升工程也充分整合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等项目,借鉴国际的培训理念,引进国外优质培训课程资源,采用先进的培训模式,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就是很好的思路.同时,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实施中,面向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招标,竞争择优,有多家民办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这也是整合优质资源的好做法.

第五,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教育信息化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有极强的引导作用.面对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各国政府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都高度重视,在硬件配置、资金投入和培训管理等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举措来适应这种变化.美国10多年前就设立专门机构,制订标准,把30%的教育技术投入用于教师培训,大规模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英国通过新资格教师(NQT)信息通信技术教育和在职教师信息通信技术培训两种形式,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实践能力.新加坡政府要求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备操作信息技术设备和在学生中推广新学习策略的能力,并为所有受训教师提供便利的信息技术工具和相关资源,将他们训练成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模范.德国设立地方性的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由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咨询团,对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不是学一次就能完成的,培训很必要.我看到刚刚启动的提升工程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这是很有必要的.

第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可以说势不可挡.当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出来的时候,它的设计者说也许未来整个全世界对计算机的需求才5台,所以好多问题连专家内行都不可能想到.1995年全球互联网的用户只有四千万,现在已经超过24亿,全球网站有6.5亿个左右,全球的IP地址已经超过了43亿.教育信息化发展是紧跟着信息技术进步的,不管教育信息化发展是什么态势,有一点必须清楚,教育信息化就像信息技术本身一样,是飞速发展的.快这个字,希望要印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对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态势的理解,最深刻、最必须理解的就是快.如果我们对快这个字不理解的话,不管你有多少财富,你多么勤奋,你都将会被淘汰.因为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确确实实超过了个人的想象力,无论你是专家还是老百姓.所以我们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也是适应这个需要.

三、深刻理解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部署和基本思路教育规划纲要将教育信息化单列一章,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是规划纲要提出的十大教育改革发展项目之一,足以看出中央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第一,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部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长期的部署.去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这是中长期的,到2020年.第二个层次是十二五的核心目标和任务.核心目标和任务是推动建设三通两平台,同时加强队伍建设.三通就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一个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个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关于三通,首先是宽带网络校校通.校园以外的宽带,基本是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大企业免费给学校做,宽带免费给接到校园里.那校内的怎么办呢?中西部的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各级政府部门拿一部分,中央财政也补贴一部分,我们叫校内应用环境建设,就是说你有了宽带,你在校园里面也要有应用环境,所以核心概念是应用.我们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基本上达到乡镇及乡镇以上学校都可以接通宽带和建设基本应用环境.

二是优质资源班班通.班班通的核心就是班班都在用,在上课中用,实践中用,用了就是资源,用就是创造,用就是建设.当然我们在班班通上,特别强调三个课堂:一是专递课堂,有些贫困地区课都上不出来,你优先考虑给他,可以用远程教育,好班带差班,好校带差校,这叫专递,也就是特殊目标的服务.二是名师课堂,主要是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利用智能学习系统诊断、导学等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名校网络课堂,主要是以名校开设网络学校、网络选修课等方式,推动优质资源在全国快速共享,帮助更多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必须以网络为基本载体,当然不排除其他的成分,其他的都是辅助的成分.网络载体怎么发挥作用呢?就是提供一个网络云服务平台,在这个服务平台上,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申请一个网络学习空间,这个学习空间干什么呢?说的简单一点,通俗一点,就是一个全部的数字化的学习办公室.所有的学习活动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个学习空间里完成,上课可以用,下课也可以用,出差也可以用,跟老师交流也可以用,跟专家交流也可以用,跟同学交流也可以用,完成家庭作业可以用,传送资料也可以用.这个空间功能最大的好处,它是可以不断拓展的,它的功能没有受到限制,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拓展.我们的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实际上,现在部分学校也在试用.

关于两平台.一个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用来引导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一个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首先是为管理系统的决策服务,同时为全国学校服务.

实现十二五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一支懂行会用的队伍,这是支撑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放在突出位置.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二是要增强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规划、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今天这个培训班的参训人员主要是教师培训战线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将信息技术作为主题,也正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因为,下一步能力提升工程的推动,在座的各位都是组织管理的中坚力量.

第三个层次是近期的工作部署.去年,教育部等九个部委联合发了文,除了三通两平台五项任务以外,还增加了两项,一个是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保证每个教学点都能用上数字资源.另外就是强化教师培训,这也是近期的紧迫任务.教师工作司按照工作部署做了精细的设计,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来推动1000多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新一轮能力提升培训.

第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第一句话,就是一个核心理念.核心理念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融合.前面我对这个问题做了比较多的阐述,所以不再展开.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以硬件为导向的做法.衡量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标准是什么?不是以硬件设备的好坏来衡量,而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程度及其产生的效果.所以能力提升工程也将根本目标定位在通过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第二句话,就是应用驱动.应用驱动不仅是理念和本质,也是我们的目的.应用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一方面,技术部门和技术行业要为教育不断地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另一方面,教育的新需求,也要不断反馈给技术产业和部门,形成有效互动,这是第一层的含义.第二层含义,应用是永无止境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开辟了一个革命性的空间,一个无限的空间.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有了应用,教育信息化事业才是一个无限的事业,才能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那么,如何应用呢,有三点是关键,第一,应用必须是用在教与学的主战场.用在别的地方就难以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第二,应用应该常态化.不是偶然为之,更不是为了展示.第三,应用要大范围应用,不是局部,不是个别的,不是少数人的应用.对教育来说,就是老师和学生都要用起来.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教师司提出了应用为本,将促进广大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作为工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项目设计、组织实施、监管评估全过程.这就是创新点,是亮点,也就是说此项工程不再仅仅是一个培训工程,培训只是一个环节,最终的目标是促进教师的有效应用,应用才是根本.

第三句话,就是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什么含义呢?简单地说,就是不能够只依靠政府,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企业界和产业界,要发挥他们在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还要把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有很多退休的优秀教师的资源也可以利用,他们一生中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和成果,可以通过信息化方式把它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共享.我们还要建立激励机制,能力提升工程将推动教师应用作为核心目标,也要在建立教师应用的激励机制上好好下功夫.

四、迅速行动,扎实做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务求早日取得实效教育部已经正式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下一步就是要扎实推进,我们的教师,特别是管理者要抓紧行动起来.前面我已经多次提到,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推进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比硬件和软件还要重要,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应用,就没有全体学生的应用,如果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做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非常重要.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注重协同推进,将教师培训与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结合起来.我想这里有三个结合,首先是内容上的结合,要将教师如何用好三通两平台列入培训内容,作为一个重要模块,特别是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本身就是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服务的.其次是进度上的结合,要将硬件和环境建设与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培训滞后,硬件和环境建设的效益就难以发挥了.再次是组织上的结合,各地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避免硬件环境建设与教师培训工作两张皮现象的出现.当然要做到以上三点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规划设计,能力提升工程在设计时,一竿子到底,明确了省、地市、区县、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责任义务,为实现协同推进奠定了基础,关键在于各地的落实.

第二,要关注薄弱环节,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教育部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国家和各地的各类项目都算上,培训的教师还不到半数,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系统培训,而这里面绝大多数就是农村教师.前面我提到了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上意识淡薄、能力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各地要将农村教师作为重点,尤其是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培训.另外,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关注农村教师需求,一方面要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引领.培训方式上,要照顾农村学习条件,工程中也专门提出了对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提供针对性培训,这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要突出创新,真正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司前期的报告和本次印发的文件中一直在围绕新字下功夫,提出了新标准、新模式、新机制.前面我也提到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家必须深刻理解并时时铭记的就是快,那么如何应对快呢,只有用新.所以,能力提升工程必须要建立新的标准体系,可以参考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也要认真总结我国各地已经取得的一些好的经验和成果,制定适合我国教师实际的标准.必须要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模式,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建立教师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必须要建立资源遴选的新机制,通过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引领各地资源建设,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必须建立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新机制,工程中提出的通过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就很好,这样教师们就能及时了解自身的能力水平,明白自身短板,合理选学了.当然,强制措施也是必要的,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与教师管理挂钩,尤其要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第四,要强化应用,确保能力提升工程取得实效.前面,我多次强调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将推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作为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外,强调将培训、测评和应用结合起来推动工作,按一线教师的需求开展培训,通过测评推动教师学习,建立推动教师应用的机制,实现学用结合.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落实工程中提出这些举措.当然,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挑战,因为改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师的习惯,改变教师的行为,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底部攻坚,将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的责任和义务,分解到区县,到中小学幼儿园,到校长园长,到每一个教师,建立一套能够实实在在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和模式,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同志们,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及教育部的要求,迅速行动、精心部署,真抓实干加巧干,认真落实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办:安徽省教育厅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化教育馆技术支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版本:V1.1.0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