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您的位置: 教师研修> 学科研修> 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

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

来源: 吴非 发表时间:2018-08-28 浏览量:5320

晚间有位出版社编辑来舍下商讨教材的事,他是本校20多年前的毕业生,如今已经是出版社业务骨干。夜深了,楼道里有人讲话,编辑若有所思。我说,这是住对门的陈老师。编辑说:“我永远记得她,她对学生真好。上初二时,有一次春游,我把干粮弄丢了,也没有钱和粮票再去买,陈老师把她的烧饼全给我吃了。25年了,我记着这件事……”第二天上班时我告诉陈老师,她说:“这个学生我记得的,不过这件事记不得了。”

但是学生会永远记得教师做过的事、说过的话。

人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会有多少位直接授课的教师呢?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说,他曾带研究生做过一个调查,一个人的小学和中学阶段,直接授课的教师大约在60位到90位。我大概估算了一下,陈桂生教授的结论应当是正确的。了解这个数目有意思吗?有意思。陈桂生教授问:“学生在这十多年的求学中,教过他的这60到90位教师,他能真正记住的有几个?”

问得好。我想了一下,教过我的教师,我记得几十位,他们的表情神态乃至站姿全都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个一个的排列在那里,像人物画廊。回忆每位教过我的老师,脑海里出现的都是最难忘的镜头。不知不觉间,几十年了,他们都无比真实地活在我的思想中,无论那是不是他们的全部;而我也几乎没有可能再和他们沟通。我转而想到:一位教师一生要给学生上多少节课?这些课的内容,有多少是学生能记住的?学生会记住的是教师的什么呢?这些老师的站姿、手势、笑容、神情、口头禅和轶事,往往成为学生的话题,继而又被学生带往遥远的年代。

不可否认,有些教师给孩子们留下的是痛苦的记忆。

我小学三四年级的班主任很凶,几乎难得有一节课不打学生。她爱用教鞭打,有时也抽耳光。有一次,她打我的同桌,要把他拉出座位;这个同学反抗,老师便使劲把他推倒,他的脑袋撞在桌角上,血流得到处都是,我身上也沾了不少血。40多年过去了,她一定老了,她大概做祖母了,也许老弱得让我们怜悯;她可能会有一个孙子或是外孙女是你我的学生,她很疼他们,她不愿意他们受老师的委屈……40多年了,我记得班主任的名字,我没法忘记,我的同学小吴头破血流,殷红的血流在我身上。那一年,我们11岁。

有些老师,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人生修养展现在讲台上。他们也许是因为根本不想当教师,他(或她)受了点气,也许是领导粗暴,也许是家庭不睦,也许是同事间勾心斗角,也许是因为本身粗野,也许是水平太差,总之,他们并不敬重自己的职业,所以才会向学生动手。有位毕业生回忆中学班主任,说,他总是暗示我们送礼,谁不送礼他就使坏,敲诈勒索,毕业后同学互相通气,原来几乎每家都向他进贡过,而有些学生家境并不宽裕。——你看,十几年了,学生仍然耿耿于怀。有些教师也许根本没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会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当今教育界沾染了社会不良风气,如果一位教师不能自律,那就一定会让这种风气污染孩子们的心灵。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不敢多说,因为时下的“新型”经常令我惊诧莫名;我想,只要能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就很好。那么,何谓“正常”?

中国古代曰师曰弟子,这“弟子”一词特别让我感动。因为有这个词,古代中国的教育必有闪光之处。就是说,中国古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这样的:教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子和弟弟!当我悟出这“弟子”的真谛时,我为汉语的魅力而激动。然而我又想到,教育是属于人类的,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都可能有体现师生关系的美好词汇,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称学生为“弟子”,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的父兄——虽然我们不必以父兄自居,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风气下,像爱亲人一样爱自己的学生,永远是不会错的。

 

主办:安徽省教育厅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化教育馆技术支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版本:V1.1.0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