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培养
引 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只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准确、简练、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对学科知识的正确理解,做的言之有物
对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及融会,在头脑中形成模型并固化,才能表述出来--在教学四边形的分类时,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定义及关系很容易混淆,必须紧扣其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组对边都平行的是平行四边形。那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满足条件,都属于平行四边形。就要一位同学说,长方形是个四边形-且两组对边平行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是有四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这样的语言表达相当完整。这就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二、教师要做出表率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课堂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我总注意备语言表述,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
三、优化训练的过程及方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1.独立思考,酝酿语言。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让学生在自言自语的过程中调节自己的思维,做好说的准备,增添说的信心。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让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说说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不知道什么,还需要什么信息。学生自己说一遍整理好思路,再请优秀生示范说一遍,让其他同学听听想想自己说的对不对,调整一下自己的想法举手发言。长此以往,学生在慢慢地锻炼中,自信心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于是就可以大胆举手,积极发言,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2.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教学时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内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这样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那些胆小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好的学生得到逐步提高。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得到锻炼。此时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是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可以先由一组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很高。
四、整合资源,写说结合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我就让同学们使用说写结合。本课教授几个三角形的定义,课后我让学生将课上总结的定义写出来、说出来并当做判断题给同桌来做。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定义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并把每句话里的关键词画出了,说出来—写出来—读出来,分辨出三个定义的关键词,就能很好的理解、表述这几个定义。说写结合,语言流畅了,表述也更加精准了,一举两得。
五、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欲望
让学生开口自己说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表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同学之间相互指导。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说,会说。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说话训练,帮助学生消除语言障碍,理清思路,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锻炼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严格要求。
张运龙 :
(2020-08-28 15:31)
回复
张运龙 :
(2020-08-28 15:31)
回复
高小平(宣城) :
(2020-08-28 12:59)
回复
吴明刚 :
(2020-08-28 1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