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对老师产生误解时,教师如何去化解

作者: admin 发表时间:2014-03-24 浏览量:3565

 

当家长对老师产生误解时,教师如何去化解

中国科技大学幼儿园  王小婵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关心照顾每一位孩子是我们的责任,可是还是会有家长对我们产生误解,这种时候,教师应该表现出大度、宽容,主动地分析原因,与家长沟通,进行化解。

【案例】

与牛牛妈妈产生的误解

在爸爸妈妈的眼里,牛牛是个身体比较弱的孩子,这也让我们对牛牛在园的身体状况更加关注。

一天中午起床时,牛牛尿床了,却没带更换的衣服。我赶紧联系牛牛妈妈,请她尽快送裤子来幼儿园给牛牛换上。在等待的过程中,保育老师怕孩子着凉,把他放在另一张干净的床上,叮嘱他安静的躺一会,并帮他盖好了被子。

半小时后,牛牛妈妈急冲冲的跑进午睡室,情绪非常激动。安顿好孩子后,我试着安慰她,没想到还没说话,她就哭了,边哭边训斥孩子。我想她之所以情绪激动,很大原因还是担心孩子会因为尿床而着凉。于是我说:“您先别激动,孩子尿床也不是故意的,我们别责怪孩子好吗?这样他会有心理负担的。您放心,我们第一时间给他脱去了尿湿的裤子,抱到了干净的床上,您刚才也看到了,孩子的身体一直在被子里,应该不会着凉的,我们下午也会多关注他。”听后,牛牛妈妈说了一番孩子着凉后会有多难受、多痛苦,家里人多担心之类的话,我也不住的点头并一再让她放心。过了很久,她才离开了教室。

第二天牛牛没来上幼儿园。第三天一大早,妈妈带着牛牛走进教室,我连忙问:“牛牛昨天怎么没来啊?”妈妈没好气的说:“生病了,还不是前天尿床着凉了嘛!”说完便忙着给孩子铺被子了,不再理睬老师。我能看出来她还是有怨气的,总认为是老师没有照顾好才造成孩子生病的。然而那天中午,尽管我一直关注着牛牛,小家伙还是在快要起床的时候再次尿床了。这下妈妈的火气更大了,骂骂咧咧的让我无言以对。

接下来的几天里,妈妈每次送牛牛来之后总在教室外面徘徊,似乎不放心将牛牛放在班上,却又不愿意和老师沟通。看到这种情景,我很着急,开始从来接牛牛的爸爸身上找突破口,就这件事和爸爸进行沟通。从爸爸的口中我得知牛牛从小身体都不太好,妈妈在照顾牛牛时付出了很多。而且本身性格比较急躁,尤其在遇到与孩子身体健康有关的事情时就会控制不住,爱发脾气。这几天她悄悄地在教室外观察,也是担心自己和老师的不愉快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原来如此!我渐渐理解了一个母亲的心,但是,在牛牛妈妈对我产生误解的同时,她也必定对我们产生不信任,这样对于家园合作关系以及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如何消除我们之间的误解呢?

首先,我进一步了解牛牛尿床的原因。原来,牛牛中午入睡困难,常常要起床小便。我担心频繁起床孩子会着凉,于是控制了他小便的次数,而快起床时他因憋不住而尿床了。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接下来,我打电话邀请牛牛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进行一次约谈,针对牛牛近期的表现以及上次发生的事情进行真诚的沟通,也向他们解释了解的情况。约谈进行的比较顺利,我们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牛牛妈妈也就她的态度向我表示了歉意。此后,我更加关注牛牛的身体,也经常主动的和牛牛妈妈沟通孩子在园的表现,我们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她也不再对我产生抵触和误解了。

【案例分析】

一、了解事情的真相,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孩子是家园互动的中心体,家长对教师产生误解,一般都是因孩子而起。当误解产生时,教师一定要客观分析误解产生的原因,了解家长在哪方面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了误解。如案例中,根据家长极端的态度老师意识到家长对于孩子尿床后教师的照顾不周感到生气,认为孩子生病也是老师的过错,从而以训斥孩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老师在了解了尿床的真相后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缺失,意识到自身处理问题上的不足。只有老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真诚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注意沟通的时间和方式,不可操之过急

案例中,牛牛的妈妈情绪非常激动的情况下,教师此时显然是不适合与其沟通的。老师选择了先与牛牛爸爸进行沟通,侧面了解牛牛在家里的情况以及牛牛妈妈情绪激动的原因。这样便于教师进一步理解家长的行为。等到双方都平静下来,再找适宜的时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往往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面对误解 理解家长 善待孩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关注、得到重视,所有对老师的意见或误解都源于对孩子的爱,绝不会有意地找麻烦、寻事端。本案例中牛牛妈妈的误解也就是源于孩子的身体出现问题。所以,老师对家长的意见冷静地了解情况,对于自己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的不足真诚向家长表示歉意,而不是把所有的误解都归因于家长的错误,用自己真诚的态度减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此后,老师更加的关注牛牛的身体,经常主动地和牛牛妈妈沟通。在对待牛牛体质弱的特殊问题上,老师也向家长学习如何细致的护理幼儿身体,使家长彻底的消除误解。在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共同宗旨下,家长也越来越信任教师对孩子的爱。

【教育策略】

教师面对家长的误解要学会理解家长爱孩子的心理,站在家长的角度分析问题会让我们的视野和心胸更加宽广。

一、与家长主动、直接地联系以减少家长误解。

少数家长对教师产生误解,往往与幼儿对家长的片面叙述有关。因为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幼儿在描述事情时往往不够准确,造成家长了解到错误的信息,就到幼儿园找老师“理论”,或者记恨在心。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主动地、直接地和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避免家长因听到孩子的错误汇报而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对教师的行为产生误解。如孩子在幼儿园摔跤了、与哪个小朋友打架了等等,一定在家长接孩子时或者提前电话联系告知家长,以消除家长的担忧和误解。

有的家长教育观念和幼儿园不一致,因此对教师平时组织的各项活动产生误解,从而不愿配合。在小班新生刚入园时,我们就开始承担起向家长们宣传教育理念的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家长参与活动,从而使得家园教育观念保持一致,也会大大减少家长对教师的误解。

二、当误解产生后,教师要讲究技巧,因人而异采取措施

对“粗暴型”家长不妨冷处理,以柔克刚,切忌以粗制粗,以暴制暴,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对“护短型”家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巧妙的方式让家长认清护短的危害性。对“踢球型”家长要设法从孩子入手,使家长从孩子身上看到光明和希望,从而理解、信任和感激教师。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耐心倾听。听和倾听是不一样的。单纯的听是被动的,而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索。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倾听对方说话时,都应注意进行角色换位,一方面从他人角度来考虑分析说话者的意图,另一方面从他人角度来考虑我对对方信息作出反应后,对方会有什么样的理解乃至反应,这样可以提高倾听效果。

三、要学会抑制情绪

当沟通双方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情绪波动时,最好暂停沟通,直至恢复平静后进行沟通。这种情况在幼儿园经常会碰到:有时候教师因为家庭问题、个人问题或受到园长批评时,情绪不好,此时如与家长沟通,必然出现沟通不快或双方产生误解。同样,家长为了孩子的事情对幼儿园的某种做法有意见时,怒气冲冲找教师或园长理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辩解,尽量避免与家长抬杠。教师不分场合与家长争执,只会让家长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有偏见,或者认为教师是不负责任的,这样更不易沟通。                

教师要从疼爱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理,并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谈论问题,更易于家长接受。教师可以通过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看这样如何”等先认可再建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教师也要不卑不亢,理性地将事情解释清楚。

四、要注意语言体态

当教师的语言和行动所传递的信息意义不一致时,人们往往宁可凭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愿信服你口中所说的。因此,沟通者应十分注意自己的非言语提示,保证他们也同样传达了自己所期盼的信息。作为教师,因为面对的沟通对象是家长,每个家长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也很关注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家长的视线,所以教师对自己的行动只要有半点疏忽大意,都会引起敏感家长的误解。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尤其要重视非言语提示的重要作用。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