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您的位置: 教师研修> 校本教研> 淮南市小学语文教学及校本教研调研报告

淮南市小学语文教学及校本教研调研报告

来源: 淮南市教研室 朱广久 发表时间:2013-10-20 浏览量:3809

 

根据省教科院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于20114月中旬至5月底,对全市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及校本教研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做简要总结。

一、调研目的

 为更好地了解语文新课程改革情况,有效地推动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了解各个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做法、取得的宝贵经验、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存在的疑难和困惑,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调研范围和对象

调研范围是2所城市小学,2所县城小学,2所乡镇小学,2所村小,共发放问卷160份。调研对象是任语文科学的小学校长、主任和部分语文老师。参加调研的人员年龄21-30岁,74人,31岁——40岁,62,40岁以上26人。

三、调研方式

问卷调查、教学视导、教师座谈会、随机访谈。

四、问卷统计结果

“实施新课程后,您认为备课所花的时间与以前相比”,认为比以前时间长的141人,与以前差不多的有19人。“您常用的备课形式主要是”, 认为集体研究的占96人,自主思考的占到64人。认为一课一备的92人,单元整体备的57人,整个小学阶段通盘考虑的11人。“您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 认为有114人认为是习作,有20人认为是阅读教学,有14人认为综合性学习,有11人认为是口语交际。“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是怎样确定的?”认为有78人认为是根据教材,有12人根据经验有25人认为根据学情。有45人根据教参。“您的学生上课知道学习目标吗?”认为十分明确的是36人,比较明确的是54人,应该知道的19人,不大了解的是51人。“上课时,您经常” 认为按备课设计上课的有97人,根据学习情况调整的时候63人。“您习惯一节课” 认为教师全程带领的是33人,学生合作或独立进行的是36人,师生合作的是89人。“您常用的教学资源”, 认为课本资源有87人,媒体资源有39人,生活资源有23人,生成资源27人。“您使用现代教育设备的情况” 认为经常使用的有27人,偶尔使用的有39人,公开课使用的有94人。“学习一篇课文,您一般怎样安排教学时间”, 认为部分时间自己讲,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的占到114人,以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主的占到46人。“您确定一篇课文所需课时的主要依据是”,认为教材的难易占到31人,内容多少的占到46人,学生的接受情况有83人。“学生分组讨论时,您认为最主要是” 巡视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的有96人,有针对性地到某些小组了解情况的有64人。“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正确时,您通常的做法是”试图通过引导让学生重新思考的占到111人, 讲解这个问题的有59人。“您经常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 完成教材规定内容的55人,认为自主开发教学内容的有38人,拓展课外内容的有67人。“您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吗?”认为经常会的有134人,有时会的有26人。“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吗?”经常的有124人,偶尔的有36人。“您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主要关注” 认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67人,学生心灵成长的需求的有93人。“您在课堂提问中”喜欢精心设计提问的有114人,喜欢学生质疑并展开讨论 的有46人。“您的阅读教学中,安排学生读课文的时间一般在” 认为15分钟以上的有92人,10-15分钟的有68人。“讲评试卷时,您主要的做法是” 认为对出错率高的题目进行详细解答的有116人,详细分析答错的原因的有44人。“您对上课过程的反思情况是”经常反思的有147人,很少反思的有13人。“您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 认为看自身进步的有122人,看总体的有38人。“您认为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是” 认为学生学会了方法形成了能力的有82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有46人,学生形成了学语文的习惯的有32人。“您觉得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 认为知识量太大的有92人,新的教学理念难以落实的有55人,缺少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13人。认为您认为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影响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旧有观念的束缚的有32人, 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不适应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有51人,管理和评价考核制度的制约的有77人。“实施新课程您最需要得到哪方面的帮助?”认为教学业务培训的有67人,改变评价管理的有71人,增加教师教学自主的有22人。

“下列培训和学习方式中,您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 认为专家讲座的有38人,专家答疑的有23人,听优质课的有24人,学员互动讨论的有26人,网上自主学习及反思的49人。“您觉得在学科培训中最需要的培训资源是” 认为教育理论讲座的有24人,教材教法培训的有82人,典型课例及分析的有54人。“您所在的校语文教研组活动多长时间开展一次” 认为一周一次的有137人,两周一次的有23人。“您所在学校有哪些校本教研的形式?”认为观课议课的有97人,教学反思的有66人,结对帮扶的有39人,专题讲座的有29人,教学咨询的有44人,名师与教师对话的有26人。“您认为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是”大部分人认为是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在集体备课时,你和大家经常讨论的问题是” 认为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有124人, 教学方法的选择的有67人。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有56人。“您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 认为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有41人,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的有38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有57人,学习和丰富语言,培养语感的有107人,体验人文精神的有24人,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93人。“在教学实践中,您感到最难解决的问题是” 认为低年级识字量大的有49人,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有97人。“您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认为语文考试“瓶颈”问题制约语文教改的有103人,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机会偏少,而语文知识的作业习题负担偏重57人,教师教学观念陈旧17人。“您认为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 认为 教学条件落后资源匮乏的有63人,学校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不适应课改要求有88人,缺乏有效的语文课程引领的有39人,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的有7人。“您认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是” 认为添加教学设备的有76人,开展教学研究的有96人,加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有32人,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的有61人。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基本变化

1.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新课程实验的推进,促使一批又一批教师在经历观望、彷徨之后,逐渐进入反思、借鉴、吸纳、更新状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生为本的教学观,以服务、引领、共享、提升为己任的教师观,以启发、尊重、点燃为主的学生观,立足文本、敢于超越的大语文课程观,渐渐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课堂上,能够看见师生共享的人文氛围,能够看见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能够看见能力形成的习得过程,能够看见思维灵动的生成过程。现在的语文教师,开始关注自身的素养的全面提高,开始研究新的课改信息,开始关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始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这一切变化,必将催生出教师职业生活和学生童年生活的新境界。

2.新课程实验促进了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

以往的教师培养,更多的局限于骨干的引领,更多的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自我研修和同伴互助,作为教师提高的重要途径,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支点。课题研究、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同课异构、异课同构,既遵循规律又尊重多元,使教学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教师的研究,有以课题研究见长的,有以课堂教学见长的,有以活动育人见长的。教师的提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他们善于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的方式,成长途径大大丰富了。

3.以活动为依托,初步实现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有效链接

当前,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课改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激进论者把课改当作一场革命,悲观论者把课改说得一无是处。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理性看待课改,开展积极有效的专业反思,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导向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尤为突出和紧迫的任务。课堂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互动式的评课更便于解决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更有利于教研员以鲜活的课堂实例阐释新课程的理念,传达新的信息。教师座谈会则开辟了了解教师困惑、倾听教师心声的渠道,为领导全面了解我市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客观现状并作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引导广大教师开展岗位练兵,以学科教学比赛和教学观摩促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既能促进一大批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也在指导备课和评课研讨中提升了业务素养,提高了教研能力。

充分利用专家名师资源,能够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以特级教师、省级教坛新星、资深的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为核心的专家组,定期举行沙龙式交流,并通过观摩活动、评优活动等教师集会的机会,通过教育科研网、区县教学业务工作会议、教学视导等途径,能够把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信息、新思路、新举措,及时传达给广大的一线教师。

(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容乐观,与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1)缺少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教师如果不及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理论储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难免会穿新鞋走老路,难以有所作为。对于新的课程理念的条文似的表述,不少老师耳熟能详,但是,如何化有形为无形,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实现新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链接,对大部分老师来说比较困难,这实际上就是缺少系统的扎实的理论支撑造成的。

2)文化底蕴不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宽广的知识面,否则无法承担起传承人类文化的艰巨任务。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视野及所处的文化环境等因素,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窄、人文素养薄弱的问题,他们自身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能力往往很有限,他们普遍缺少音乐、美术、书法、历史等文化元素的丰富营养,对现代社会的新生事物缺乏观察和研究的热情,就语文教语文,甚至是就课本教课本,怎么能够承担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艰巨任务呢?更令人担忧的是,语文教师的文化清醒意识、文化传播意识和文化建构能力等,直接制约着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然而,这些却未能引起教师本人、学校管理者和教研部门的足够重视。

3)教学基本功弱化

当前,学校乃至教师自己普遍关注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学技能的提高却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客观上导致部分中老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弱化,年轻教师则不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进行扎扎实实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实际上,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在写字、朗读、口语表达、写作和课堂调控应变方面的基本功必须加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心目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楷模,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应当成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动力。

2.课改培训效率低下

教师培训工作是新课改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当前的教师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理念的建立,理论的提升,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一次又一次的培训,内容或重复或交叉,讲课者滔滔不绝,听课者昏昏欲睡。走进中小学课堂,基本上还是涛声依旧。对于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培训方法。而立足于实践的课改培训,或许为培训者看作“简单的、下位的、经验的”东西而不屑去研究,或许因为长期在象牙塔中进行经院式研究的专家们感到陌生而不愿或不敢涉足。即使是小学语文教师使用的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举例也多有偏颇。殊不知,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导意义,甚至比抽象的阐述要大得多。如何提高培训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如何让广大教师通过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来感受新课程新课堂的生命力,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2)重形式,轻过程

培训的组织者往往只是关注教师的出勤率、参训率,他们注重统一要求,追求轰轰烈烈的场面,而忽视了扎扎实实的效果。培训费时低效,教研风气浮躁。绝大部分老师参加集中培训是出于职评和晋级的需要,因此,他们内心对集中培训持消极甚至抵触态度。应当让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自由研讨和反思的过程。应制定出更加科学规范的培训检测标准,尽快建立起变“要你学”为“我要学”的良性互动机制,让培训走出程式化的模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重集中培训,轻校本教研

当前,集中培训几乎成了教师培训的代名词,大部分基层小学的校长普遍把精力花在了事务性的工作上,他们觉得学校在承担教师培训方面力不从心,难以有所作为,教师的成长一靠教师本人的勤奋钻研精神,二靠进修学校及教育部门假期组织的集中培训。实际上,最有效的培训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主要依托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学校的校长应在校本教研上投入人力物力,通过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上教研课、集中评课、专题研讨等方式,调动老师们参与教学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的教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

3.教学评价滞后

当前,由于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新理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固有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仍在影响甚至左右着评价的实施,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明显滞后于课堂教学改革,具体表现在:

1)尚未实现评价功能的根本转变

中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仍然着眼于甄别和选拔,这对小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产生了巨大的牵制作用。在绝大多数小学,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还是通过纸笔考试这种最传统的方式进行的,特别是期终考试,仍然是老师、家长、学校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最主要的方式。纸笔考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它考察的主要是学生读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无从考察。而且,就试卷的命题来看,大部分地区和学校未能站在充分关注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高度,特别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思维能力、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课外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察甚少,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等,也很少关注。形成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均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考代评、以考主导教学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的改观。一些小学辛辛苦苦开展了教学评价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最终却因为与大气候不相适宜而不得不束之高阁。

2)对学生的评价尺度机械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发展性

学生的个性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单一的评价模式,刻板的评价方式,其目的是在塑造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标准件,这是对学生个性的漠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几点建议:

1.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改革是要抛弃不合理的东西,但不是对历史对传统的全盘否定。我国的语文教学有许多被实践证明了的优秀的传统经验,应该进一步弘扬。另外,学习外来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本民族的特点,尤其要注意体现母语教育的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汉语教育的基本规律,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

2.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

改革教师培训制度是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要建立规范的具有刚性的教师资格考试准入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为语文教师开列必读书目,提出明确的考纲。每两年一次正规考试,新学年凭达标证上岗。不达标的教师按待岗人员待遇使用。连续不达标的,予以转岗或辞退。如果真的实行了这样的培训机制,参加培训就会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高成本低效率的培训怪圈就会消失了。

3.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重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渗透了学法指导,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教学分量过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缺少计划性和序列性等问题,客观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加剧,尤其是城乡教学质量差距进一步拉大。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到农村教育的现状,要考虑到大班额教学的客观实际,可将部分内容作为选学或略读内容来处理,让老师们有一定的时间对部分学困生进行必要的补救,减少或消除两极分化现象。不同版本的教材要实现资源共享,各出版社不应置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于不顾,恶性竞争,互设禁区,导致教材建设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质量不高。

4.大力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改,课改就很难深入推进。教研部门要组织精干的力量,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切实可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案。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对学校的评价,必须走出只看成绩(主要是纸笔测试成绩)的怪圈,并且有责任影响和引导社会对教师对学校的正确评价。

5.大力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任重道远。当前,要立足于常规课堂教学研究,要倡导朴实、扎实、真实的教学风格,既要注意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又要力戒虚华浮躁之风,要加强校本教研,加强课改调研和指导的力度,组织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培训、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要加强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和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研究,全面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当前的语文教学,要着力关注:

1)谨防语文学科功能的泛化。

要注意在课堂上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语文的基本功能不能被稀释,非语文、泛语文活动要淡出语文课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必须得到充分有效的落实。

2)要树立大语文观。

正确处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体现语文课堂应有的活力、张力和魅力。

3)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备课时预设要充分,课堂上则要充分关注生成。要淡化程序,关注过程。要在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并进行适时的必要的引导。

4)要处理好师生的角色定位。

好的必要的讲解同好的有效的自主学习同样需要。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提供有利于展开学习活动的氛围和心理环境。需要示范和点拨时,教师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

2011527

主办:安徽省教育厅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化教育馆技术支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版本:V1.1.0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