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阳光就灿烂
——“神奇的叶子”综合实践活动
合肥市五一小学 宇 敏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点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
江泽民也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经验。
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它如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实现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因而,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课题,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相信实践活动,相信孩子,给点阳光就会还你一片灿烂。
一、寻找课题:“千呼万唤始出来”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叶子的世界五彩斑斓。学校里有许多花草树木,既绿化了校园、又美化了学校的环境。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总喜欢拾落叶把玩。全世界共有植物40余万种,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形态和色彩,例如披针形、倒披针形、卵形、倒卵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20多种叶形。有的叶缘还有多种变化,有锯齿形、波纹形、缺刻形;有的表面光滑,有的布满茸毛;有的坚挺,有的柔软。真是叶叶不相同,片片有变化。每种叶片都有它的特点和魅力,因此让学生走进校园、小区、公园或山野,开展观察探究活动,了解叶子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等情况,在此过程中获得与叶子有关的文学及科学知识,激发观察叶子的兴趣,产生探究植物的欲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实施过程:“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活动准备阶段中,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上网、采访等方式了解了很多叶子的相关形状、特点等相关知识。计划好自己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去观察和采集树叶。制定计划后孩子们走进校园、小区、公园或山野,开展观察探究活动。将采集到的树叶进行筛选、分类。分小组研究保存树叶的方法,和家长一起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在小组、班级展示各自采集的树叶并交流自己采集到的树叶的相关知识。
孩子们的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同学们展示了自己采摘的叶子,并从叶颜色、形状、大小、及树木的名称做了相关的介绍,这样的同学已融入到了活动中,收获颇丰。但也有个别同学只采集了树叶,至于是什么树的叶子说不上来,只做了表面文章。
当同学们举着不知名的叶子问我时,有的我也说不上来,让我汗颜。以前总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看来一桶水也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大自然,我们知道的甚少。要想做好这次实践活动,我也要动起来,去看、去问、去阅读、去查相关资料,使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做好指导工作。
附:部分学生活动照片
制作树叶粘贴画阶段,由于孩子采摘的叶子不相同,首先指导孩子整理叶子。为了使自己的叶子种类更多,能够好的作叶贴画,引导孩子们之间相互交换,从而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再通过想想、剪剪、拼拼、贴贴等制作方法,拼贴出有趣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巧妙利用叶子的自然形态,做出来的画面具有最真实的美感。
课堂上没有完成,回家接着做。
三、成果展示:“万紫千红总是春”
此次活动全班51名学生共完成了60多份作品。看着孩子们的作品,真有些不敢相信,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做成的,看着孩子们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让我感觉到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了,他们有着丰富的想像力,每一幅作品,都让我对这群孩子刮目相看。
附: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
四、评价多元:“千言万语总是情”
我们根据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学生评价和全班评选评,选出“综合实践活动小能手”若干名。
成果评价表
作品名称
|
|
制作人
|
|
所需材料
|
|
设计意图
|
|
操
作
步
骤
|
|
学生自评
|
|
学生互评
|
|
教师评价
|
|
综合实践活动家长评价表
姓名:
|
班级: 家长姓名:
|
评价内容
|
★★★
|
★★
|
★
|
您的孩子参与热情如何?
|
|
|
|
您的孩子是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
|
|
|
您的孩子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
|
|
|
您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
|
班级家长在此次活动中也给与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来看看宋湘宇家长对此次活动的看法吧。
家长感言
亲近自然 开发想象力
——关于制作树叶贴画的感受
那天孩子放学回家地告诉我,妈妈,一会我们出去采树叶吧,我们开展了“叶子的世界”实践活动,老师让我们回来采各种叶子,并要说出它们的特点,还要在上课时用我们采的叶子做树叶画。看着她那兴奋的样子,我的第一感觉是,老师出的这个点子,真不错!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像力,更给孩子提供了一次亲近自然的机会。
我们来到楼下的花园,眼下还是花红柳绿的时节,孩子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从这一棵树飞到另一丛花。一会儿说,妈妈,我要采这种叶子,可以做一朵小花;一会儿说,妈妈,这种叶子我可以当做大树;妈妈,这种叶子这么漂亮什么名字?……虽然还没看到她动手做的“树叶画”,却开心地感到: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孩子的眼睛里的世界是多么奇妙。
采叶子的活动不但变成了一次小小的“春游”,更成为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孩子知道了四季的变化、季节的轮回,也知道了为什么冬青的叶子、松柏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柳树、银杏的叶子秋天就变黄、冬天就落尽了等等。还有一个小小的收获就是,我们顺便将老师平日要求背诵的关于春天的古诗、成语复习了一下,真是寓教于乐啦!
最后借用一下孩子背诵的古诗中的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的教育应该就是就样的吧。
——宋湘宇的妈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次提到“实践”二字,告诉我们“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课程资源的多元化,有着独特的弹性,给予探索者很大的研究空间,正如《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课标的明确意思,恰如打开真正的天窗,让我们见到了另一番天地,今天的“神奇的叶子”实践活动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实践活动应焕发的生命力!不是有句话说:给点阳光就灿烂,那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创造的空间,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