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联系。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两者并非是什么“对应”“对立”的概念,词义上也并非构成反义词。素质高的人,也一定不是一个应试能力差的人,否则素质的高低便失去了“度量”标准。那么为什么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经常对举呢?那是因为目前我国教育的“分数”成了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和途径,“教育”也就成了“应试教育”的天下,也就成了 “应试教育”的代名词。可事实是,教育的本身又不仅仅是“应试教育”一项内容。为了矫正这种“以偏概全”的局面,人们就又提出了“素质教育”,目的是要把“教育”的方向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矫正。“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由“单纯”向“全面”的转变,由“单一”向“繁多”的发展;是社会由单一人才向复合人才的呼唤。
当教育真正跟上了社会发展的脚步,甚至是超前达到了一定发达的程度,那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个名词就会自然消失,因为这两个词都是具有时代烙印的特定历史时期“教育”的代名词,因为“教育”的本身就应该是提高人类素质的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不是要把应试教育改掉,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以及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均如此。只是我国的考试基本就是一张试卷,可是国外对学生的考核形式却很丰富,比如课堂讨论、口头报告、视频制作、课外探索、论文发表、项目设计、读书报告、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等。为此,推行素质教育是要对考试的内容、方法,以及考试结果的评价等进行系列的改革。不把一张试卷当成衡量学生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准,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质,促进课程、教材、教学改革,促进新的人才观生成的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移是历史赋予的重任,而转移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基础教育回归自身、重新定位、寻求自身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的过程。可是为什么“素质教育”却迟迟无法替代“应试教育”呢?
素质教育的内容很丰富,考核很难拟定具体量化的标准,即使可以制定,也往往过于复杂和繁琐,而且还容易引起社会争议。考核没有固定标准,教育筛选的“公平性”就无法得到保证,教育问题就会更多,社会不满的声音也就会更大。应试教育采用“一卷制”的每道题都有标准答案的单一考试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评定,为的就是保证教育筛选的“公平性”,而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考核,有现实操作的无奈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我们的文化注重人事关系的协调与和谐。为有效制衡人情与关系的困扰,客观公平地选拔人才,我们中国人发明了考试,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阐述了自己的考试观,他认为:考试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具有扭转社会风气的作用,可以排除“人事因缘”和“嘱托之冀”。
考试选才让所有应试者接受同样的挑战,把个人才学和能力放在首位,能破除血统论,解脱人情困境,因而历来被视为“量才尺”。
(二)素质教育与教育
教育要进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人们给教育绘制了一幅蓝图,这幅蓝图叫做“素质教育”。为了区别这个未来的“素质教育”,我们在此把目前及以往的“教育”称为“传统教育”。
1.区别。(1)教育观点不同。传统教育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训育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态度应该是温和的,方法是进行道德行为训练;教师和书本具有权威作用,
素质教育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步骤,不应该从教育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即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教育应该从儿童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如工作与游戏、劳动与闲暇、普通科目与职业科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有机统一起来。
(2)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传统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更强调个性发展的全面性、和谐性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选择教育,它虽然不反对英才教育,而且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可能成为英才者脱颖而出,但反对用英才传统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受教育者,它更强调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虽然也要求全面发展,但其全面发展的要求重在基础性,它是为以后的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突出强调“素质”,就是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诸方面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和发展。传统教育,由于受考试制度的约束,突出了文化素质而忽视了其它素质的培养。
2.联系。(1)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传统教育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素质教育同样把传统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这二者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的缺欠而提出的。传统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就发展的观点看,它显然存在不足。因为它仅仅指出了全面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而没有明确界定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德育、智育和体育都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手段和途径。至于德、智、体,虽然是全面发展的内容,却缺少一个适当的定位概念来对它们的内涵加以概括。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概念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全面发展什么?全面发展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的素质。另外,也是为了矫正应试教育成了教育的代名词这个“以偏概全”的现实问题,人们就又提出了“素质教育”。
(3)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完善与发展。素质教育是在社会进入现代化,人的社会性更为突出的环境下提出来的教育目标模式,是建立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的。我们应继承发扬传统教育中的精华,按照对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拓宽课堂范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改革传统教育中大一统的制度,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改革教育方法,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标准,精减教学内容,让学生各展所长。
“素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传统教育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也是当代教育对当代社会出现的一些新质所作出的一种主动顺应。
(三)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教育三者的关系
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是“教育”前边加的定语,都是对“教育”一词进行的修饰和限制,都是教育发展进程中根据不同国情、不同问题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所要表达的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为解决不同问题而提出特定含义。而当教育真正成为“素质的教育”的时候,那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个词就会自然消失,因为“教育”的本身就应该是提高人类素质的教育。
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应试教育是素质的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本身就应该是素质的教育。那么,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教育三者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