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年思想家评选谈起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赵绍兵
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这个评选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
人类社会过去的1000年,是波澜壮阔的1000年,是造就巨人的1000年。悠悠千载,茫茫人海,代代英豪,在可圈可点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不论是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是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
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改革开放后,面对一些人的“信仰危机”,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一个执政党若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为它严格以事实为依据,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不能丢,原因就在这里。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人民长期艰难探索而作出的正确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许许多多先进分子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可谓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他们把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义都拿来试过,却无一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中国的前途命运,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而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一百多年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一个客观事实: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和我们的民族就有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历久弥真。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保持着它的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今天,我们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更加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当代中国,观察当代世界,来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
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就要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要以新的举措应对严峻挑战,要以新的思路解决崭新课题。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要进一步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发扬革命传统,又创造新鲜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