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再多一点文化蕴味
数学是人类文化额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小学数学新课标也对数学学科这样定性:“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说明数学教学过程也是传播数学文化的过程,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文化气息的课堂。然而,由于考分、升学等因素作崇,在日常教学中,一些老师对数学知识积累、技巧训练等工具性价值过分关注,对蕴藏在其中的思想情感、人文价值重视不足,导致数学学科本应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深邃的数学思想、灵动的数学智慧在孩子们反复训练、巩固的过程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大量的题海训练,在人为的提高了学生成绩的同时,也使数学本该有的文化意味被一点点剥落,纯知识的技能教育已使得当今儿童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狭窄,他们的心灵越来越走向沉重和荒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学生为获取高分在努力学习数学,另一方面,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又使数学患上数学恐惧症。大部分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竟不知当初学校学习数学时学到了什么,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教育的悲哀啊!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反思:难道我们数学课只能培养一台台做题机器吗?不能!我们要培养孩子品味丰富的数学文化而提升自身素养,感悟精深的数学思想而从中思考,了解数学前辈的求索而从中汲取精神······一句话,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打造充满文化蕴味的数学课堂。
一、 立足教材、巧用史料,强化数学文化的特性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非常注重体现数学学科的文化特点,从一年级开始,就以“你知道吗”为题,以易于阅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料等知识。这些的呈现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都源自人类生活的需要,加深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教师把数学发展中的一些人物事件、趣事轶闻、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适当地介绍给学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多维的思考,更为打造文化的数学课堂做铺垫。
例如:在三年级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后,教材向学生介绍了“+”和“-”的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介绍了“×”的由来;学习了“分数”后,教材介绍了“分数表示法”的知识;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向学生介绍了指南针这一重大发明;学习“时、分、秒”时,教材呈现了古代的计时工具____刻漏,闪耀着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让学生明确了我们今天虽然是从钟表知道时间的,但之前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明白探索的艰辛及前人的聪明智慧。教材通过介绍这些史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体现了浓郁的文化蕴味。
二、 挖掘教学资源,深化数学课堂的文化内涵
小学数学各版本教材均呈现了丰富的数学史料,对学生理解数学特别是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是这些史料文化的呈现方式和编排比较单一,大多以图片、文字的方式出现,且又被编排在练习后面,很容易让师生忽略对这些史料的学习,以致起不到文化熏陶的作用。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必要时还可以给学生补充,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比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后可向学生介绍其发展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乘法口诀已被人们广泛应用,最初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起,“二二如四”止。在出土的汉朝“竹木简”以及敦煌发现的“九九术残”木简上记载都是以“九九八十一”开始的。大约在公元11、12世纪的宋朝九九歌的顺序才演变成和现代用的顺序一样,即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我国使用九九口诀时间较早,在《荀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乘法口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再如:五年级学习“多边形面积”教学内容后,可以给学生介绍刘徽与割圆术,早在公元263年,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用圆内接多边形的面积去逼近圆的面积求圆周率π,根据“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用已知的可求的逼近未知的、要求的,用有限来逼近无穷,这种思想及其重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有一次课余时间,学生问我《九章算术》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觉得这是一次对他们进行文化教育的好机会,就给他们详细介绍了这本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领先世界的数学专著,对在小学数学中出现的“通分、约分”的计算法则比欧洲早1400年,还有一些我们现在还没有学到的数学知识比西方早了三个世纪。这次知识的补充,不仅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祖先的卓越智慧,同时让他们了解了数学发展的历史和祖国在数学领域里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深化了数学课堂的文化内涵。
三、 联系生活,欣赏数学之美,凸显数学学科的文化品味
古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来源与生活,又经过抽象提炼,自然美、艺术美就存在与数学之中。美学观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不断发展的动力。教学中,教师如能够结合数学知识或规律来揭示其中蕴含的美,引导学生去认识、发现和感悟数学之美,提高审美能力,这将对显现数学的文化品味有很大裨益。
黄金分割比在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本里有介绍,是指将整体一份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这个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值被公认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被称为黄金分割。古希腊以来的美学家有一条公认的美学定律,符合黄金分割的平面图形和几何体是最美的。因此,人们为了追求美感,将黄金分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如: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女神维纳斯的雕像,就连音乐家的弦乐器琴弓也放在0·618处,这样琴声更加柔和甜美。
除此之外,黄金分割之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翱翔天际的大雁,横跨天空的彩虹,气势磅礴的天安门城楼,展现的是对称的美;那喜庆的中国结,连接世界的奥运五环,展现的是圆弧美;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精确到小学点后第七位这是结论的凝练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失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享受数学之美,学生还会感到数学是冷冰冰的吗?
四、 注重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文化熏陶
数学活动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长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及动手能力。针对学生年幼的身心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活动课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的、又能让学生参加的活动。例如:
1、 开展游戏活动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学习和游戏一直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游戏一直伴随着数学学科的成长和发展,并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我们如能结合数学课本的内容,适当开展一些小游戏,加深或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形体认识的时,设计了送图回家的游戏,在讲台上放四个分别贴着长方体、正方体、圆、圆柱体的篮子,音乐响起让学生把手中的物体放入相对应的篮子里,并告诉大家“我把某某送回家了”,放对的同学不仅得到了热烈的掌声,老师也会奖励一个小礼物。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像巧分苹果、猜数字游戏、玩七巧板等都是不错的游戏,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参与实践、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活,在数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学的教学模式逐渐变的多样化,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如能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常用数据,了解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进行小学目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际测量等即可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知识能力双丰收。
例如在形体公式推导过程中的量一量、摆一摆、和移一移等内容,都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去探索钻研数学公式中的奥秘,动手又动脑,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再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大小不同的圆,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测量出半径和圆周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周率的概念。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缜密性都非常有用。
3、 开展学生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探究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数学智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以下几种活动也是平时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活动。
找规律活动,当教学中遇到复杂的问题要教会学生从简单的模式入手,通过观察思考、猜测验证找出规律,然后解决复杂的问题。例如:1+2+3+4+5+…….+48+49+50+……+5+4+3+2+1=?怎么找到问题的规律呢?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模式想起,算式中以50为中心,前半部分依次递增1,后半部分依次递减1,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写出更简单的算式。很多学生都写出1+2+1=4;1+2+3+2+1=9;1+2+3+4+3+2+1=16;从中发现2×2=4;3×3=9;4×4=16;依次类推原算式和等于2550.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一种常用的数学策略,要在不同的场合下让学生运用,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思考方法。
“讲故事”活动,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可以开展讲数学故事活动,可以讲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讲华罗庚从小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故事;讲陈景润摘取数学王冠的故事;讲数学和美学的故事等等。这些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的思想与情感都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活动丰富多彩,其他像速度与巧算活动、数学百宝箱活动、变图形取卡片活动等等,这些对于训练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动手能力,增长学生的智慧等都大有益处。
当然,数学不只是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汇聚,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它在给予我们知 识与方法的同时,更以一种文化的姿态改变人类的思维品质,拓展人类的视野,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我们在承认和弘扬数学工具价值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文化价值,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应该仅仅是计算与推理、公式与法则的课堂,更应该是一个充满浓郁文化蕴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