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仍是三大题:第一题,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第二题,阅读(55分)。第三题,写作(55分)。另外,卷面分5分。
第一题又分三个部分:
1、默写(10分),包括四题直接填写上句或下句和三题理解性默写。此处学生写错别字的多,还有一个现象是:学生不看题目答题,尽管是很简单的题目,但他们就是写错。或许也是他们根本不懂吧,比如那些只有二三十分的学生。
2、阅读一段文字,完成:
(1)看拼音写汉字(2分)。两个字,隙,勃。隙的右边写成尞(liao,读第二声)字,勃的右边写成攵(pu,读第一声)字,而且这样写的不止三两个人。是不会写吗?不是,是不用心做题目。给汉字注音(2分),写错的也多。蜃,前鼻韵母,写成后鼻韵母。娑,suo写成sou。学生还毫无羞愧地说自己是拼音不会。这道关于基本汉字的题目,4分全丢掉的有十几个人。如果可以带新华字典,或许情况会好些,但不会写对的同学仍不会少。
(2)根据文意解释“恍如仙境”的“境”字(3分)(四个选项中选一个)。这是降低了题目难度,给了四种解释,根据语言环境找出一个来。只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能找到正确答案,不需要看语段的。可还是那十多个人,他们不会!
(3)找出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2分)。是拟人和比喻两种常见修辞,有不少学生说是有夸张,“给竹林披上一袭硕大的飘逸的纱巾。”是因为这里有个词语“硕大”吗?我在评讲时提出了这个问题,由学生讨论,不强行要求他们只听从参考答案,我要学生认识到:认真读题认真独立思考问题,肯定是有用的。另外,还是有几个人将“拟人”写成“似人”,胡吕杰还是在“似”字前面加上了“扌”。
(4)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2分)。这是得分较高的题目了,句子常见,句式常见,只要句子写通顺了,意思准确,都能得分。当然,那十几个学生除外。
3、综合实践活动:(1)修改倡议书,第一个问题是用语不得体。“敬爱的同学们”,大多同学很快找出来并正确修改,也有少数同学根本没看出来,因为他们平时喜欢说: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所以他们不认为这是不得体的说法。还是在学习上没有做到精益求精。第二个问题是句子词语搭配不当。要求将“养成、、、氛围”改成“形成(营造)、、、氛围”,根据句子,确实应该这样改。汪再钟同学是将“氛围”改成了“习惯”。我认为句子是通顺了,可不符合语境。原句是:在校园内养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良好氛围。如果改“氛围”为“习惯”,整个句子读起来是不是就有给人一个印象:在校园内养成好习惯,在其他地方呢?不需要了吗?还是只要在校园内养成了好习惯就行了呢?就像让学生给喜欢占便宜的人写几句话,有学生这样写:诚信是立身之本,我们不能随便占便宜。这样写可以吗?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问题,我们老师还是要仔细做工作,让学生多说话,说流畅的正确的句子,对有习惯性的语言问题,要督促学生反复阅读反复琢磨,认真修正。第三个问题是落款处署名和日期位置颠倒了。这是应用文上的常见格式,都是学生平时根本不注意生活,不用心生活造成的,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包办太多造成的。我想,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平时多写一些请假条检讨书之类的文字,方便他们认清署名和日期的具体位置。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学生平时对应用文格式没有用心理解记忆。(2)判断属于“诚信”的名言。名言四句,其中三句都是综合性学习中出现的,学生只要上课时认真听了,自己认真看书并记忆了,应该很快能判断准确。判定“诚信”故事内容(人与事相对),这也是综合性学习中的故事,所以这题得分较高。对喜欢占便宜的人说几句话。学生依据课本中所提供的内容,组织好语言,这题也是很容易得分的。如果不会写字,语句说不通顺,那还是得不到分数的。
第二题,三个阅读,第一个是本册教材上要求阅读的第一部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语段。因为是名著,而且是学生很少接触的内容,尽管题型常见,题目简单,学生得分还是不理想,但又比从未见过的课外阅读文章答题效果要好。以后在名著教学时,还是要强调学生平时加强阅读,对平时的名著阅读要做到脚踏实地,真正去阅读名著。第二个是本册教材中第二单元课文《藤野先生》节选。题型也是平时常见的,加上又是学过的课文,所以得分稍多的同学基本上是上课时认真听课的,学习能力稍强的。从学生得分情况看,许多学生还是挺懒惰的,都不愿意多写几个字,哪怕是6分的题,他们也只是写几个字应付。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段落作用,学生大多还是理不清楚,也有不想写的。这样的题目几乎是必考的,所以,平时的训练要加强。但是,现在的学生怕做练习(我们布置的作业并不多,难度也不大),只要是要做习题,习惯性使然地去抄了还算是好学生,很多学生是不做作业的。这个问题现在无法可解,有家长直接或间接支持学生不做作业,说是压力太大。第三个是本册教材中第三单元课文《三峡》一二三段和课外文言文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节选内容比较阅读。重点词语解释,“尝”的古义学生仍然没弄明白。句子翻译,课内的稍微好些,课外的就不怎么读的懂了。最后两题有点需要“咬文嚼字”,需要学生仔细读题,看清题干内容,确定要求解答的究竟是哪方面的内容,是回答“山”呢,还是回答“水”,还是回答“山水”。这两题题目就是这么“忽悠”学生,让那些没有认真读题认真审题习惯的学生栽了跟头。直到我评讲时,还有学生没发现题目中的细节之处,怎么能不丢分呢?
第三题写作,是给了作家王蒙关于“天才”的一段论述:天才即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自己选择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大多数学生都是就题目“天才”来论述的,内容上也没有什么新意,语言组织上也没有特色,基本上是得了及格分,只有朱赫和张子臻两位同学写得比较用心,有自己的观点,有充实的论据,但书写不美观,卷面不太整洁,得分反而没有其他同学高。这个书写问题是我们班的大难题。为了学生中考时不至于丢了这样的分数,以后我会在书写上多做要求,也会请其他授课老师一同努力。
学生答题情况是一如既往的差。这里有三种现象:一是平时学习勤奋,但不够细心,出现理解不到位记忆不牢固的错误;一是平时还算认真,但不能认真答题,不能整洁书写,因而失分过多;还有一种情况是平时根本没用心到学习上,考试时就基本上不会答题了。
为了降低难度,解释词语,诚信名言,诚信故事,根据语境填合适的词语,判断对文意的理解,这些都是选择题,而且内容都是这学期所学课文中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了,或者是课后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认真订正或及时向同学老师请教了,这些选择题应该是能拿到满分的。这些题一共是14分。有同学就是一分也没拿到,他就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写对或干脆没写。
这次,44人参加考试,12人不及格,7人120分以上,最高分127,仍是朱赫。周舟的127分有点不符合实际情况,她沾了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的光。文言文仍是失分最厉害的,“尝”的意思仍不会,只有9个人写对,那不及格的几个人,文言文阅读几乎是零分(应该是几乎整张卷子零分),阅卷老师说是实在同情他们在卷子上涂了那么多的痕迹,所以给了1分2分不等的同情分,其他的题目也是这样,结果最低分是46分(阅卷老师给他作文划了32分,卷面分给了3分),他真的没在一张卷子上留下多少字迹。
这次分数相对第一次月考而言,好看了些,并不是他们学习进步了,知识掌握更牢了,只是阅卷老师在作文上最少都给了个基本分,大多是40分上下。
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大问题。我们平时的训练还是要从基础抓起,我们老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放慢节奏,帮助想学习的学生打好基础:真正认得每个生字,会拼音,会正确书写,会恰当运用。帮助不想学习的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促使他们爱上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为今后的正常生活打好基础。作文上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平时注意引导他们多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一点点地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不求学生考试时取得怎样好的成绩,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学会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本能力,学会一些做人的基本准则,让他们能正常地生活,让他们的生活能有一定的质量。
胡晓荣
2020年11月14日
金汪元 :
(2023-04-01 09:23)
回复
金汪元 :
(2023-03-15 09:51)
回复
胡林美 :好!(2021-12-31 20:32)
回复
胡林美 :好!(2021-12-19 09:22)
回复
胡道富 :
(2021-12-16 0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