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在设计本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如何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中给学生大量的思考及展示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对我国古代历史所作的贡献,并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
2、了解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等史实,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站在历史背景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及注重讲与练的关系等方面,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教学主体。通过分析“汉朝不同时期对匈奴不同政策及原因”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从史料、图片中提取信息的方法,以及分析、归纳、比较历史知识的方法。
2、通过分析昭君出塞的背景、人物性格,掌握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2、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昭君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友好交流的象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难点:如何理解汉与匈奴的和战对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回忆联想,点拨导入
参观一处和我们历史密切相关的旅游景点。(出示长城图片)
看到雄伟壮丽的长城,你们的脑海里涌现出了哪位历史人物?(秦始皇)。
当时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抵御匈奴的进扰)。
到了汉朝时,一道万里长城就能彻底隔断汉与匈奴的交往吗?汉朝时,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板书)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掌握
第一部分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导航:(见《同步练习》)
在事先预习本课的基础上,检测预习情况
1、速填速记
2、判断抢答
方法:提问(学生主动答问,互相补充,明确、完善知识要点)
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串联知识,形成脉络
(分组讨论,完成问题)
合作探究:
1、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并取得了胜利?(结合课本,开阔思维,看谁找的理由最多)
2、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赞扬?
3、西汉初年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异同?你认为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4、如何正确理解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民族关系?
(请在8分钟内完成)
方法:讨论(学生阅读课本,主动思考问题,小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完善知识要点,最后进行展示)
第三部分 点评知识要点,总结知识脉络
1、教师活动:点评补充完善,形成知识脉络
匈奴崛起
|
汉匈关系发展(和、战)
|
和
|
战
|
和
|
秦末
|
西汉初年
|
汉武帝时期
|
汉元帝时期
|
统一草原
|
被迫和亲
|
反击
|
请求和亲
|
冒顿单于
|
|
卫青、霍去病
|
呼韩邪单于
|
|
汉武帝
|
王昭君
|
2、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教师补充讲解,理解民族关系
方法:讲解(教师点评,个别提问,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3、学生表演小品:昭君出塞
(角色:历史小品“昭君出塞”片断表演。其中甲同学是旁白,乙同学扮演汉元帝,丙同学扮演王昭君,丁同学扮演呼韩邪单于)
4、拓展延伸:
今天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我们为祖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应做些什么?
(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各民族同学要平等相处;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第三环节:总结概括 把握重点
本课我们学习了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在匈奴兴起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讲了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另外我们讲了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朝和匈奴无论是在战还是在和的时期,都促进了两族之间的交往。特别是在昭君出塞后,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边境贸易等加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民族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大家明白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第四环节:当堂检测 巩固提高
(一)教师活动:依据目标,设计习题
(见检测题)
(二)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扎实训练
(认真思考,精心答题,反馈练习情况)
第五环节:课后巩固作业 --—— 见《同步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前置性作业)
班级: 授课教师:
一、速填速记
1、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秦汉之际( )单于第一次统一( ),匈奴的( )业发展起来,部分匈奴人学会了( )。
(2)公元( )年,( )帝派( )、( )出击匈奴,( )战役后,匈奴从此无力再与西汉抗衡。
(3)公元( )中期,匈奴首领( )单于向汉称臣。西汉时,( )帝把宫女( )嫁给( )单于。他们为汉匈奴的友好相处做出了贡献。
2、汉与匈奴的关系
(1)秦汉时期,匈奴的兴起及发展(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兴起:匈奴的首领( )第一次统一了蒙古,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发展:匈奴的( )、( ) 发展起来,从汉人那里学会( ),进入鼎盛时期。
(2)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时间:
战役:
影响:
3、昭君出塞
朝代:
影响:
4、小结: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汉朝时对匈奴的政策:战:
和:
二、判断抢答
1、秦汉之际,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 )
2、汉元帝时,国力强盛。汉朝开始对匈奴实行反击政策,卫青、霍去病就是这一时期的著名将领。 ( )
3、汉武帝时,昭君出塞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 )
4、汉代政府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原因就是国力弱小,不足以与匈奴相抗衡。( )
5、国力的强盛决定政策的制定,汉凶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流。 ( )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当堂作业)
姓名________ 班级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必做题)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 B.单于 C.赞普 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
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 C.制瓷业发达 D.逐渐有了农耕
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的发展 D.打击了外族入侵
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
A.白登之国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
①卫青 ②霍去病 ③窦宪 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二、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人物。(必做题)
1、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匈奴单于:
2、汉朝时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在位的皇帝:
3、在漠北战役中取得胜利的汉朝将领:
4、公元前1世纪中期,向汉朝求亲的匈奴单于:
5、汉元帝时与匈奴首领和亲的宫女:
三、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选做题)
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从霍去病身上学到哪些高尚的品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