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节课的实际教学中,得失如下: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在上课时,首先出示情境图,将课本中呈现的情境放到每个同学的身上。这是我们班程晓宇和王玉涵同桌两人去野餐。你和你的同桌也去野餐,你们都带了什么?你们打算怎么分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2、抓住分数概念的形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先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逐步认识分数。在情境中,通过同桌2人平均分1个蛋糕产生分数,然后让学生用一张圆形纸片代替蛋糕去折一折、涂一涂,从中发现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分(分母2),其中的1份(分子1)可以用分数1/2表示。
3、教具准备的细节。在教具准备中,没有考虑细致,圆形纸片用红色纸做,学生涂色后效果不明显,同时学生的学具水彩笔没有准备齐全,同时,在涂色时,教师的示范或者好作品的展示很重要,能对学生的准确涂色表示分数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长方形纸片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准备一些。
4、小组活动的组织。小组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序、合理,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效果,在小组活动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有的小组缺少合理分工,秩序混乱;有的小组活动速度缓慢,没有活动或研究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缺少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以此为突破口,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
5、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总结以上: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学生的学法;小组教学、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教学细节和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抓住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我在这节课中有所感悟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