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城关小学

霍山县城关小学始于清朝嘉庆3年(公元1798年)的云程馆,当时只是童子考试的场所;道光6年(公元1826年),知县朱士达将云程馆改为奎文书院;光绪31年(公元1905年),知县秦达章奉朝廷新政,改书院为“霍山官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此后又有“霍山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霍山城区镇示范中心小学”等校名,直到1949年,县民主政府定名为“霍山县城关小学”。现在城关小学坐落在南岳山下幽芳河畔,与县委党校和县教育局毗邻而居。学校现有学生1100名,教职员工60人,开设20个教学班。学校以“为孩子一生奠基,对祖国未来负责”为办学宗旨,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基础的夯实,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办学个性日渐凸显。2011—2013年间,全县、全市课改现场会均在城关小学召开;2013年5月19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率众来城关小学视察指导,高度评价说“城关小学历史悠久,办有特色”。 深厚的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新颖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教师队伍,已使城关小学跻身于全省名校行列! 城关小学精神:敢为人先 争做典范 城关小学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勇立潮头,改书院、建学堂、男女兼收、成立新文化学社以及著名学生舒传贤等的杰出贡献、反帝反军阀游行示威、抵制日货、街头救亡表演、声援五卅惨案……直到如今全县、全市课程改革现场会在此召开,等等,无不体现城关小学“敢为人先 争做典范”的精神特质。 城关小学校训:崇文 尚德 健美 报国 校训释义: 崇文 :本意是对文化的尊重。作为校训,意在引导全校师生不断追求知识,热爱人类文明。“文”不仅指丰富的文化修养,还包括:良好的文明举止,宽厚的人文关怀,正确的思维方法,健康的心理品格等。 尚德 : 是人对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严格要求。将“尚德”作为校训,意在提醒每一名关小师生,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文”于表,“德”于心,互为表里, “崇文尚德”四字体现了百年关小的博大胸怀。 健美 : 指的是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不仅要通过体育、音乐和美术来培养,更要通过各门学科各项活动去渗透、熏陶和体验,它是感受人生美好、理解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把它作为校训,体现了我校“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