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人民小学

铜陵市人民小学,创建于1964年9月。座落在天井湖畔,五松山下,紧临财富广场,地处全市中心。经过近五十年的艰辛探索与付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单位、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电子白板教学先进单位;安徽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安徽省经典导读先进学校、安徽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安徽省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安徽省体教结合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支部,市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市花园式单位、市青年文明号、市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市平安学校、铜陵市体育特别贡献奖等等荣誉。
      《中央电视台(10套)》《省电视台(七彩路)》《安徽年鉴》《安徽日报》《教育文汇》《文明风》《现代教育导报》《铜陵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校深度报道。学校办学经验先后收入《造就卓越学校》和《名校解码》等书中,并被中央文明网、人民网,《中小学管理》《安徽教育科研》《安徽教育论坛》《新世纪文学选刊》《青年教师》等报刊登载,受到全国及省内众多专家好评。“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特色内涵不断丰富,办学特色得到了强化,形成了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且行且思的研究文化,对外开放的学术文化,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富有特色课程文化,经典气息的环境文化,富于创新的科技文化,生机勃勃的生命文化,勇于担当的班级文化,以及“相约成长”“五松”两大系列标识文化。
      现在,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在职在编教师64人,先后培养安徽省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省教坛新星2人,市拔尖人才1人,市政府学科带头人1人,市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6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铜陵市首届名师指导团成员3人,省级优秀辅导员、班主任6人,市级优秀辅导员、班主任5人。专科以上学历100%,本科以上学历80%,中级以上职称80%。
      学校占地8438平方米,建筑面积6095平方米,有多功能教室2个,网络校室1个,在线课堂教室1个,电视演播室1个,分别有闭路电视、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各1套,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图书阅览室各1个。塑胶操场3000余平方米,手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另有半边篮球场2个。
      校园环境整洁,设施先进,师资雄厚,是铜陵市首批示范小学之一,铜陵市对外交流窗口学校。学校确立了“人小志大、胸怀天下”的核心精神,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名师扬校的发展策略,按照“科学与人文并重,经典与时尚同行”的办学思路,以“志向远大,体魄健壮,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为育人目标,形成“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的学风,“诲人不倦,长善救其失”的教风,“有教无类,本立而道生”的校风,构建了和谐的校园、儒雅的校园、科技的校园、生趣的校园、规范的校园、阳光的校园。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所突破。学校制定了以教师的发展促进课程发展的行动策略,通过抓师德,树师魂;抓培训,强师能;抓传带,促共进;抓名师,重引领等四大行动,组织五松新语,对话名家,聆听窗外声音活动以及教研创新,课题带动,任务驱动,同行互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拥有了一支师德良好,团结进取,乐于奉献、专业拔萃,全市同行中有口皆碑的教师队伍。 
      教育科研和教学管理日益精细化,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和教科室,规范了学校教科研工作,教科研形式不断创新,课题研究更加切合工作实际,更加注重了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的应用,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立项并结题;创办了《五松论教》,开辟了教师博客,开展了优秀教科研团队评选;同伴随堂听课等日常教学管理更加严谨,特别是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教学质量分析会,后进生转化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教育信息化等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师人人有手提,班班有白板,人人有账户,基本实现了校园数字化。学校开展了“基于网络自主探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小学微课程学习”等市级、省级、国家级多项信息技术有关课题的研究,先后有近50多人次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获奖。学生在市级以上计算机比赛中屡屡夺得团体第一、个人第一的好成绩。音、体、美和科学实验器材逐年更新,并为上级学校和相关部门输送体育、艺术特长学生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