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店镇张井学校小学部


 马店镇张井学校简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张井学校位于霍邱县马店镇西南部,与河南省固始县接壤,坐落在景色怡人的安阳山脚下、毗邻风景秀丽的龙潭湖畔。学校建于2010 年9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学校,由原来的张井初级中学与马店镇茶台小学整合而成。 学校始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在漫长的岁月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当地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约5.5公顷,建筑面积3766平方米;绿化面积2500平方米。学校设计标准,布局合理。各类教学仪器,图书配备,均达国家标准。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255名在校生,教职工19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9人,是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团结、民主、务实、创新;教师精教、善学、敬业、奉献;学生乐学、善学、好学。我校确立了“”的办学目标,形成了自身的优势。

学校功能用房齐全。设有网络微机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留守儿童活动室等。校园景点、花木布置合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达到了人与景物的和谐,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始终秉承 “德育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立足自身实际,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墙面说话,建设育人环境、增设宣传橱窗、宣传栏。丰富内容,提高内涵,既有校风,学风、办学宗旨、发展规划,又有师生的生活风采、作品展、知识栏、伟人、名人、名画等,共同营造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绿化、美化、净化、育人化多体合一,突出了环境育人,整个校园环境整洁幽雅,每一朵鲜花,每一株小草都满含着育人的芳香,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完成情况

1、学校工作德育为先,学校在加强学生管理的基础上,狠抓行为常规落实,积极进行和谐文明校园建设。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狠抓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3、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在学校统一框架下,制定各处室任期目标计划及教师教学目标计划,落实措施和具体实施时间,并在全体师生及群众中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各方面协调,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搞好校园绿化,努力营造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5、贯彻落实上级素质教育会议精神和《规范》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创造条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启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7、2016年高中招生情况。27名学生参加中考,其中:录取陈埠职高10人、石店职高13人、霍邱师范1人;霍邱一中3人、霍邱二中1人、霍邱中学1人,共升入高中27人,升学率达到100%。在中职招生总结中我校完成率居于全县前十名,共有24名学生,综合名次获得第9名,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8、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切实抓好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 我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与控辍保学工作比较重视,有部署、有安排、有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将组织入学与控辍保学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进行专项部署,紧紧抓住开学前后的关键时期,开展《义务教育法》学习培训,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提出要求,充分利用当地专栏和宣传标语等,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提高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学校建立制度,采取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建立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保障制度,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学校能按职责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建立学生辍学报告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0、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我校在2016年度,全校两百多名师生中未发生任何一起安全稳定工作的矛盾纠纷,校内外未发生任何一例财产损失、人身伤亡责任事故,实现了“溺水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拥挤踩踏事故、人身伤害事故、地质灾害事故、中毒事故、火灾事故或其它任何安全事故”0起0发生的目标,完成了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任务,切实地保证了我校全体师生的财产及人身安全,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目标实施过程

(一)、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工作以完善德育评价制度为突破,狠抓管理,狠抓落实,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向纵深发展。

分别确立了各年级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活动主题,各班级结合年级教育主题,利用主题班会、演讲会、宣传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充分展示学纲要取得的成果。

2、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自主化管理走向规范化。

首先,政教处认真总结过去在抓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形成自我教育队伍。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倡导在全校教师中叫响“45分钟班主任”的口号。政教处抓好德育目标实施的过程化管理,将学生表现与班级量化、学生个人量化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积分制管理办法,使学校的各项管理要求内化成学生的习惯和要求,使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和《规范》要求,根据学校教育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规范学生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6小时,学生在校时间、睡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符合《规范》规定要求。二是规范课程和课时。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特别保证开全开好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和学校课程。三是规范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注:因为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他年级作业(仅限语文、数学学科,其他学科不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所有自习课不得安排到学科。学校在周末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四是规范考试评价。学校一律取消各种形式的统一考试。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制度,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积极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学生成长记录,逐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功能。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通过制度化建设,使教学研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把教师的教学研究、创造性教学、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倡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行为中,努力追求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断反思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强学科课程标准和有关教材研究,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并不断加强反思提高。

1、树立课程观念。教学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计划、实施教案的过程,更是教学决策的过程,教材要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充分研究利用教材资源,合理补充、改进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了解学生及家长的情况,及时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

2、全面推行生本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内容的过程化、典型化、直观化、实践化、生活化,沟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通过互动,把死的知识激活,发挥应用的效能。明确要求教师教学设计要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点难点、能力发展点、个性和创新精神培养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问题点拨和师生活动过程;重点突出(1)创设情境、激发提问,(2)观察猜想、探索发现,(3)独立思考、研究规律,(4)目标调控、反馈矫正,(5)变式启迪、迁移升华五个环节。

3、加强课后教学反思,促进自我专业成长。课后教学反思从五个方面着手:(1)记成功之举。(2)记“败笔”之处。(3)记教学机智。(4)记学生的创新见解。(5)记再教设计。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建立监督机制,严格上课规范。树立全校师生的“铃声”意识,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做到不迟上课、不拖堂。

2、严格课堂教学规范,课堂教学各环节考虑周全。明确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检查学生预习、新课引入、师生精讲精练、当堂练习巩固、课堂达标检测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等等,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努力达到课堂教学的省时、省力、高效,使每一名学生都日有所获。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前预习、课堂上做重点笔记、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发言、认真巩固练习、课后及时复习和阶段性复习等方面,提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要求,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家长会、学生学习方法交流会、学法指导课以及结合各科课堂教学的学习方法指导等方式,逐步养成体现 “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特点的自主学习方式。

(三)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发挥教研组的组织管理职能,研教研学,努力提高教研质量。

1、集体备课组实行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学期整理存档上交教导处。落实“三定”(定时间、课题、发言人),“四研究”(研究重点、难点、学法、教法),“五统一”(统一目标、重点、基本内容、作业、学生评价)的集体备课要求,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加强日常交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重视课后集体反思,及时积累总结教学经验,阶段总结写案例。

2、教研组实行教学研讨交流制度和教学精品案管理。教研组每两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开展教材分析、案例交流,通过组织说课、听课和评课等交流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每位教师每学期要上交教研组五份精品教案。

(四)注重理论学习,加大工作力度,使岗位练兵稳中推进

1、依据文件精神制定本学年岗位练兵暨课改工作计划。

依据《霍邱县中小学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张井学校教师岗位大练兵暨课改工作实施方案及教师岗位练兵工作计划。做到计划周密,安排得当。

2、加大岗位练兵暨课改工作工作力度,力争突出成效

教师岗位大练兵是我校课堂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校本研修工作的延续和深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人人参与。新教师侧重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侧重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骨干教师侧重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的培养与提升,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举办片区教研活动,促进岗位练兵活动

2016年11月28日,石店片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通过此次教研活动,促进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如何开展在课改指引下的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各班主任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上好两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2、选材要尽量使心理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解释,将身边的现象用心理学观点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受心理知识,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既实用又便于操作。讲话形式可采用演讲式、说话式、报告式、讨论式等。  

3、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4、利用学校网站,设立心桥信箱,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学会主动关心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能积极地寻找帮助。  

5、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和进行咨询的学生做好资料记录,关进行情况分析。  

6、重视学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意识渗透。各学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并能在上课、教研课等活动中得到体现。  

7、开展问题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针对各班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存在问题共同讨论,进行专题研究,寻求合适的教育对策。

(六)优化创新,启动班级文化建设

为更好地体现德育管理特色效应,促进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班级特色的形成,本学期起,对各班德育管理上宽泛德育评价,试行特色班制度,各班可自我推荐自身值得推广的优点或某一方面特色,申报特色班。

班级特色建设,对不断提升学校形象,丰富学校内涵,创建学校特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提高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全校出现了健康向上、秩序井然、生动活泼、人人努力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喜人景象。班级特色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进一步做好班级特色的建设工作。

(七)、全面加强学校自主管理,以严格、规范、高效的管理,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1、加强行政管理,树立规范意识。明确职、权、责,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发挥规章制度的引导、规范效能,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管理人。通过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

2、加强民主管理,树立民主参与意识。努力创设和谐的人际氛围,以真情感动人,以事业凝聚人,以榜样带动人;重视发挥学生民主监督作用,紧密团结、依靠全校教职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3、加强计划管理,树立目标意识。以学校“三年目标”为基础,每一项工作都围绕达到学校总目标而展开,全体教职工人人制定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发挥各级目标的激励、导向功能,切实加强了各项工作的计划性。

4、加强质量管理,树立精品意识。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们把树立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改善学校人际关系看作是质量提高的基础,努力满足教师不断培训、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愿望。使教师了解自己教育教学质量的真实情况和相对位置,尽力控制影响学校质量的各种因素,保证教学质量得到持续、稳定地提高。

(八)、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学习型干部教师队伍。

1、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

领导干部坚持勤奋自学,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党员干部做到“五要”:一要带头参加政治学习,二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任课、听课、评课,参加教育教研活动,三是教育教学要高于同科平均成绩,四要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五要模范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团结向上,勇于开拓,带领广大教职工积极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2、抓好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

以“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为主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积极倡导树立“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师德理念,引导教师乐业、勤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