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动态详情

浅析网络背景下家校协同教育的策略

浅析网络背景下家校协同教育的策略

 

 江灵芝 

(滁州市定远县建设小学24161907@qq.com

 

 要:教育事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互联风技术建立学校与家庭良好的沟通环境,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家校共育机制,这样能够克服传统家校共育的弊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网络背景;家校协同

 言: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者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一句话教育我们,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大力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必须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家校协同是一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双向循环活动,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资源、应用软件、电子产品介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将优质的网络资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学校教育当中。传统的家校共育模式多以家长会和家访的形式展开,效率十分低下,互动性不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建立多元互动的家校共育机制奠定了基础,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QQ和微信等交流平台,实现互动。 与传统的家校教育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家校结合更具有时代性、灵活性和时效性。

一、传统协同教育存在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合作,能发挥整体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校协同教育提出已久,在传统协同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学校建立了家校共育机制,但是这种机制运行方式陈旧,甚至流于形式。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和家长来访等形式开展家校共育。但是由于学生数量多,尤其是城市学校的班额大,教师和家长的时间有限,开家长会的次数受到了限制。在家长会上,教师也不可能与每位家长都进行交流,无法满足所有家长的需求。
家访的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社会和城市的发展,现在许多家庭住得比较分散,在现代人越来越注重隐私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对家访这一形式排斥。现在电话家访逐渐取代“上门家访”,但是这种形式也有局限性,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投入很多的精力与更多的家长进行沟通。家长来访这种形式更加不现实,许多家长忙于工作,除非学生出现很大的问题才会到学校与教师进行沟通。传统的家校共育开展十分不便,实施的效果也不理想。

二、网络背景下开展家校共育的优势

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应用,为建立新型的家校共育机制奠定了基础。网络环境下的家校共育模式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省时快捷,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此外,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可以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将好的教学资源分享,还可以及时交流和反馈,提高学习效率,也使家长成为教育的主体,有效地加强了家庭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APP或者社交软件给学生布置作业,指导学生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给学生分享精彩的篇章和有趣的故事,家长也可以通过群组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在家中完成对学生学习上的指导。

三、网络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社交软件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形式得到了拓展和创新,家校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和开放。因此,教师也要更新教育理念,通过QQ、微信群组功能打造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实现家校深度交流。QQ、微信群组的具有交互功能及时便捷的特点,建立学校和家庭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让教学和学生间的沟通更加方便、更有亲和力;可以零距离了解学生在家的情感、行为表现,也可让家长零距离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实现了教师家长学生的三方及时有效沟通。通过QQ、微信群组,老师可以将学校工作安排、班级活动通知、布置作业要求等及时通知每位家长,做好事前准备;对学生在校时的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学业表现,可以及时通知私聊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可以指导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解决遇到的难题,商讨教育策略;还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的1对1交流,学生在家时,在功课复习过程中可以及时向老师提出个性化问题,老师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家长也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在家的日常表现向教师或其他家长发送文字、语音、图片或视频信息,从而与他们沟通交流寻求帮助。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借鉴其他家长的优秀家庭教育经验,并沟通解决。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才能建立新型的家校共育机制,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与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文章类

[1]许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思考》,《广西教育2015年第29期

[2]陈俊颖:《微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周刊》2016年第5期

[3]何学锋;张军:《构建网络平台,推进家校互动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