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动态详情

脱贫攻坚 “疫”起行动 ----帽山初中抗击疫情学生资助典型案例

2020除夕之前,武汉的冠状肺炎非常严重,国家决定封城的消息传遍全国,作为班主任的倪志强老师深感势态可能非常严重了。果然在新年第一天帽山初中的王校长紧急传达了上级指示,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关注监控孩子们以及他们家庭成员的动向。疫情就是命令,虽然身在河南老家,可是倪主任一刻不敢耽搁,第一时间在班级群里下发通知,及时采集信息,半个小时之内对全班12个孩子及家长的动向都了记于心。

当疫情的警报越来越响的时候,救援力量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武汉,作为一个普通人倪主任深切的体会到了这是一场突发的国难,懂得了这是一场与瘟神决斗的战役,是中华儿女全民参与的抗疫之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倪主任更加体会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因为他知道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心酸的故事:六个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六个来自留守家庭......

元宵节过去了,疫情依然严重,寒假时间延长,复学时间另行通知,而且师生们要实行网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每天七点半,倪主任准时在班级群里要求学生打卡早读,学生上完网课,他又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作为班主任的他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动态,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我都记挂于心。陈彦、陈富林、王晴、裴金鹏、刘秋月、杨银萍都是留守儿童,倪主任已经把这些留守儿童看成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杨银萍同学,爸妈全在外地打工,一个小女孩不敢独自生活,平日里生活在姨姨家。今年一放寒假就到爸爸妈妈工作的丹阳去了,在接到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后,倪主任赶紧打电话询问了他们具体的生活情况。家长说,他们当地的防控措施也很周全,他才放心。他叮嘱他们没事别出去,一定要注意防护,尽量不外出,外出不逗留,安心待在家里,如果返程请一定先告知他。三月份的一天,孩子妈妈打来电话,杨银萍不想上学了。在得知杨银萍有辍学念头后,倪主任每天晚上都与下班的杨银萍爸妈打电话,做杨银萍的思想工作,在劝说效果不理想时,倪主任及时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马上从河南老家历尽许多困难返回到萧县,及时通过微信向家长发放《劝返通知书》,在倪主任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劝说下,杨银萍同意继续读书上学。倪主任结合疫情发展趋势和本地交通实时情况,建议她先不要着急返程,就呆在原住处等通知。家长总是说担心孩子不能按时返校上课,他劝慰说,放心吧!如果他接到开学时间他就会提前几天给学生家长电话,现在高铁多,速度快,一天就回来了,保证不会耽误孩子开学上学。有了倪主任的承诺,孩子爸爸妈妈就安心了。每天按时发送学习作业,打卡体温的温度。倪主任也是每天在班级群里搜寻杨银萍每日打卡的信息,每天他都会先关注下杨银萍的打卡情况,看到体温数值正常、作业传交正常才轻松下来。复学之后,杨银萍仍然生活在她姨家,12岁的她已经学会了自强自立,学会了洗衣、做饭、炒菜等等的一切,小小年纪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明白了谦让、关心他人、帮忙他人。

教育资助和学校的营养餐一样是一项民生工程,而班级里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更是让倪主任时刻放学不下,纵如意和杨雯雯都是母亲残疾,闫贵平和龚祥运都没有妈妈,都是单亲家庭,陈梦冉和张彦丽家长都长期患病,复学以后,孩子们好像都长大了,每天自觉测量体温,在基本的求学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后,他们努力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求学路上更加积极上进,在交谈中,这群贫困孩子们说,不能因家庭条件不好而自卑气馁,相反,要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当作一种动力和挑战。在校园里,每一个勤奋上进的学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多数是因为贫穷,因为感恩,因为要回报社会,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如饥似渴,永远坚持着不忘初心,坚持始终的人生信念。

20205月份,倪主任在班级里上了一堂教育资助专题班会课,对学生们进行宣传,国家对四类人群进行教育资助,享受教育资助政策要经过提前告知、个人申请、学校认定、结果公示、建档备案等环节,符合条件的同学们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教育资助工作,真正把学校的资助工作落实到了实处。享受资助的孩子们说,有党和国家给予的呵护与关爱,更加坚定了他们与贫穷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使他们更加有力量去跨过每一道坎,越过每一次沟,不断战胜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在爱的路上让他们深感风雨无阻,永不服输,贫穷终将成为过去,沐浴在党的恩泽里,他们再也不畏惧贫困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他们认为自己只有继续努力学习,将来才能用所学得的知识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案例分析: 

2020年是我们的脱贫攻坚年,是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发展壮大,经济逐渐转型的历史时期,农村贫困家庭致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多的还是因为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贫困。我们校的贫困学生,亲历农村生活的艰辛,深知农村贫困的根源,从小怀着改变命运的理想,更能激发出他们去努力改变农村现状的潜能。党和国家把他们作为扶贫重点对象,通过学校及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假以时日,在他们学成后,更具有扎根贫困地区的能力,适应边远贫困地区的工作和生活,必将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我国新时代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