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前沿> 校长论坛> 坚持师德引领,建设德才合一的师资队伍

坚持师德引领,建设德才合一的师资队伍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郁培林 发表时间:2014-11-07 浏览量:6258

 

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德,就是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而应具备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才,就是拥有建立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上的能够很好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德才合一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师德建设为引领,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以师德建设为引领,就是让师德建设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魂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支撑,就是让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能力作为教师道德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支持条件。就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相互关系而言,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居核心、首要即引领的地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最大的价值取向;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有效支撑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良好的专业发展的教师,一个不能正常履职的教师会有什么道德可言?如果没有教师职业道德的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偏离方向,并将最终失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就会像立在沙丘上的建筑物一样风雨飘摇。所以,抓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抓教师的专业发展,抓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刻也不能偏废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两者必须齐头并进,缺一不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可以任意分割的两项工作,而是一个工作的两个方面,两者共同体现建设能够完全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育场域的道德,而教育场域教师外在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不仅需要道德判断,而常常更需要专业判断(或称价值判断),比如,我校在家长开放周期间举办的安师大附小小学生小商品交易会,一开始就有家长表达了不满,说我们教师让小学生向钱看,很庸俗,我校教师也有多人提出了质疑。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为什么这样一件能很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发展的事情得不到一些家长和教师的认同呢?究其原因,就是少数家长和教师应该在很好地理解这项活动多种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做出专业判断,而不是去做仅有的道德判断。还比如,教师布置作业,适当的作业对学生巩固和强化学习方面的知识是必要而有益的,据此即可推定:教师的这一行为是道德的,然而,如果教师的作业布置的太多,大大超过了学生的承受的能力,变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就可能对学生的身心构成伤害,那么,这样的作业布置就不能再说是合乎道德的。所以,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发展建设都应该有新的视角和新的工作思路,笼统地空泛地向教师灌输一些诸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观念和认知显然已经不能全面体现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了。

基于上述基本认识,在我从事附小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师德建设为引领,一以贯之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坚持师德引领,强化自主学习和专家指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新的理念,新的教育。推进教师队伍的理念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理念建设的主旨,就是以新的理念来彰显新时代教师新的德性风范。而教师理念的建构不是自发完成的,需要学校多项管理措施的及时跟进。我校的管理实践表明:推进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专业指引是非常直接和有效的两个途径。自主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专业指引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1,为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条件是促进教师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学校每年为教师订阅的专业类杂志就高达近2万元,这还不包括教师自己订阅的教育类书籍和学校课题经费资助的专业类杂志,这些杂志和书刊的订阅,为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2,请专家进校门,让各类专家给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导航。从2001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共邀请了赵志祥、王崧舟、卢静、陈建先、柏继明、窦桂梅、戴建荣、李镇西、薛瑞平、曹文轩、张履祥、周兴国等近30名国内、省内知名教师、专家和教授来我校上课或作报告,这些知名教师、专家和教师的现场课和报告给教师带了比较系统的鲜活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新的理念直接推动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使我校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积极、更主动和更有效,学生的知、情、意的发展也更全面。

二、坚持师德引领,完善各项师德建设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准则的建立,是教师规范施教、文明施教和科学施教的重要依据和保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以规范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来展现教师的师德风貌。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我校认真研究制定了《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学流程管理办法》、《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忌语》、《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关于两有生的认定与转化方案》、《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规范》、《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堂规范九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让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更能体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原则和主张,更更具有专业的水准,而这种“体现”,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真关怀和大关怀。

三、坚持师德引领,常态开展“爱心行动“,让教师在爱心行动中培养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是需要培育的,爱心培育重在行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最重要的表征就是教师的爱心行动。为了培育教师的爱心,学校经常开展体现师生情的师生同台演出和竞技、教师赈灾捐款活动、对少数学习有特别困难的学生“爱心帮助活动”等等,这些爱心行动,一方面展现了师大附小教师良好的道德风貌,另一方面,对学校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是一种生动而有力的感召,正是这些常态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师大附小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行动蔚然成风。担任班主任期间的的葛爱莲老师和其他教师一道常年对聋哑学生彭丞的关怀,使彭辰在附小获得了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发展,让彭丞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和人间亲情,葛爱莲也因此获得了芜湖市电视台举办的“寻找身边最感人的师生故事”最高奖的师德奖;胡六林在班级开展的“爱心桥”活动和和在班级常年开设“知心信箱”等也处处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这个班级多次被学校评定为校级先进集体和市级先进集体;宋玲较早建立起的“师大附小606”快乐家园班级博客更是体现出她的对学生学业成长的关怀,该博客受到了家长广泛关注和陈旭东局长的充分肯定,开博多年点击率十多万人次,较好地发挥了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骆正位在其所带毕业班的同学们留言薄上为每一个学生撰写了近2000字的毕业赠言,这近十万字的温馨寄语,是一个教师的的火热的爱心鲜活而真实的体现。

四、坚持师德引领,加强教研和科研工作,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教师是否具有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仅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关乎学校教师队伍道德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水平。加强教研科研工作就是让教师以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来体现新时代教师的道德追求。按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个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高即为现代教师的职业美德。要想让教师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就必须努力加强教师的教研科研工作。我们的做法有:1,校长和学校行政坚持推门听课和行政例会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和学校行政在平时的管理中经常开展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活动,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学校全体行政常年开展集体听课和评课活动,这些听课和评课活动,一方面,引领教师通过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个方面,能有效促进校长与学校行政之间的专业互动和情感沟通,对营造和谐校园有着积极的作用。2,不断改进学校教研制度,实施主题教研。我校近年认真组织实施主题教研活动,每次一个主题,人人发言,互议共研,收到了良好的教研成效。3,实施各类公开课“每课必研”制度。我校把各类公开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校就校级以上的研讨课、竞赛课、双语课、同课异构课、电子集体备课展示课、主题作文教学研究课、课改成果汇报课、生本课堂等多种课型的课开展以同伴互助式的教学研讨,促使很大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快速成长。4,开展课题研究。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多年坚持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形成性评价的改革和学生自主课堂的创建两项课题研究得到教科所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多项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国(一次在山东潍坊,一次在江西井冈山)和安徽省进行汇报和交流,山东潍坊教育局组织有关校长一行30人到我校进行专门交流,造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我校在2012年开始实施的生本课堂研究,旨在促进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变,即以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生本课堂实施以来,我校的教师的课堂较好地实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今年国庆节前,芜湖市教科所组织实施了一次语文学科的生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市语文教研员朱庆红对我校的实施的生本课堂予以充分地肯定。5.积极组织教师撰写研究论文,提升教师的专业研究水平。多年来,我校教师发表在各类教育类专业刊物的文章和获奖论文就达700篇之多,许多教师的论文被《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核心期刊发表或转载,体现了附小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整体性的跃升。

通过师德引领而建立起来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成就了师大附小的办学活力和优秀的办学成绩。芜湖市多次教学质量监控成绩我校一直名列前茅,计算机教学水平一直广受赞誉,附小一批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以他们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对学生的爱心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尊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大的提升,使附小办学声誉与美誉度不断扩大,多年来,附小获得了芜湖市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一系列殊荣。

主办:安徽省教育厅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化教育馆技术支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版本:V1.1.0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0955号

皖ICP备05004075号-1